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唐珏:社保征收制度变迁与前沿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25-05-13  浏览次数:

5月12日晚,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保系主任唐珏副教授应邀来到复旦大学,为经济学院税务专业硕士的同学们带来了“社保征收制度变迁与前沿问题研究”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术主任王贞老师主持。

唐珏,副教授,201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保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聚焦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主题,主要分析社保参保行为及社保对企业投资和雇佣、个人消费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已有多篇相关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及《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也参与或主持了多项社保领域的国家级课题。2024年荣获“大华咨询集团奖教金”、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

首先,唐老师介绍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两部分构成。其中,职工社会保险包括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达33501.36亿元,加上其他三险,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税收收入的61%左右。

接下来,唐老师详细讲解了职工社会保险的缴费。职工社会保险费征收流程包括:企业自主参保登记、企业自主申报缴费基数、相关部门审核基数、税务部门征收和资金划转社保部门五个环节。以养老保险为例,缴费基数为员工上一年月均工资,并设有社平工资60%-300%的上下限,单位缴费率为16%,个人缴费率为8%。唐老师与同学们讨论了缴费基数上下限的相关问题,他指出,设立缴费基数下限是为了保证低收入群体的未来养老金待遇,并增加基金收入,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员工缴费负担重、企业因融资约束而逃费等问题,从而导致基金收入未必增加。

随后,唐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指导了同学们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经历了从社保部门到税务部门的变迁,目的是提高社保征收效率,减少企业通过低报基数进行逃费的行为。唐老师利用1998-2002年间全国2/3省份征收机构转变的事件,使用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保对企业缴纳社保的影响。研究表明,改为税务部门征收提高了社保实际缴费率与参保概率,这主要归因于税务部门的信息优势和执行能力。然而,社保征收效率提高也带来负面影响,可能抑制企业发展,研究发现在位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显著增加,新进企业数量显著减少,尤其在地方税务征收能力强的地区更为明显,这可能违背增加社保基金收入的改革初衷。因此,唐老师指出,在提高社保基金收入与促进企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一项挑战。根据宋弘等(2021)的研究,浙江省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显著提高了企业社保参与率和社保缴费总额,实现了提高企业参保与保持社保基金平衡的双赢局面,这与拉弗曲线理论相契合。

最后,唐老师提出,目前社保征收制度仍存在多项有待改革的问题。其一,目前参保登记仍由社保部门负责,未来是否要移交给税务部门?其二,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调整?其三,未来是否要做实缴费基数,如何有效做实?这留待同学们未来进行研究。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期讲座落下帷幕。同学们对于我国社保体系的相关知识收获满满,对于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深受启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样高质量的讲座,持续为大家开启知识的新视野,注入前行的新动力。

感谢唐珏副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单博闻

审核人:王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