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普华永道上海税务咨询部门合伙人马静女士与普华永道华中地区校园招聘负责人陈宇华女士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金融产品涉税问题与领英计划实习招聘,为税务专硕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税务硕士项目学术负责人杜莉教授主持。
马静女士,普华永道上海税务咨询部门合伙人,在中国税务及商业咨询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专长于对基金、银行、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及投资策略提供税收建议,包括协助基金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境内外投资及退出架构及运作流程、设计及优化其投资架构、业务运作的税务合规性评估、境外所得税收抵免、金融产品的涉税分析、代表客户与中国税务机关协商,以及其他的税务合规及咨询服务。
陈宇华女士,普华永道华中地区校园招聘负责人。毕业后即加入普华永道,现任普华永道华中地区校园招聘主管,负责各业务条线的应届生、实习生招聘项目。在负责校园招聘工作之前,陈女士作为项目经理,为中国本土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提供审计及其他专业服务。长期的从业经验让陈女士深入了解专业服务机构的用人之道,为公司开拓人才渠道,完善筛选机制,更精准地寻觅到合适人才。

讲座伊始,马老师首先介绍了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多种途径,包括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不同投资路径的税务处理不同,沪港通和深港通等投资途径在收益汇出时无需清税,而QFII投资则需要进行清税,过程复杂且费时。
随后,马老师详细回顾了QFII税务处理的历史演变。自2002年推出以来,QFII在清税方面曾面临诸多困难。2014年,资本利得开始享受免税待遇,但QFII收益在汇出时仍旧需要清税。2020年开始,政策发生变化,证券持有期内,投资者通过出具承诺函的方式即可将收益汇出,办税流程优化。老师特别提到,目前,QFII的投资范围扩展至商品期货和资产支持证券等,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征税规定,地方税务机关在对新增资产的收益征税时存在区域性差异,有时注销环节的税负率高达16%(10%的预提所得税和6%的增值税),这对投资者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马老师介绍了美元基金的典型架构与税务风险管理。老师指出,美元基金由于决策机构的设置导致的潜在中国税务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决策机构的成员全为中国籍且位于中国,则该基金可能被认定为中国税收居民,向投资人分配收益时就有可能需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此外,在基金的退出环节,若是间接转让中国资产,则需根据7号公告进行申报,并可能面临10%的预提所得税。
讲座的第四部分聚焦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与PFM(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架构与税务考量。马老师对QDLP与PFM进行了详细对比,指出QDLP主要以契约型基金为主,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而PFM主要投资境内的证券市场。在税务与管理方面,架构的管理费用流向设计至关重要,需在税负与外汇管制之间找到平衡。此外,海外高层管理人员在华的活动也必须注意是否有使得海外机构构成常设机构的风险。
最后,马老师和同学们深入探讨了金融产品的涉税判定规则与争议,尤其是保本与非保本金融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马老师指出,目前对于金融产品是否保本的判断通常以合同条款为准。比如,在信托产品涉税问题方面,底层如果是信贷类产品,则信托公司需要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信托产品向上层私募基金及投资人兑付时,通常合同条款都规定是非保本产品,因此不再需要缴纳增值税。
马静女士的分享结束后,陈宇华女士为同学们介绍了普华永道“硕士领英计划—税务专硕班合作项目”。该项目是一个为期12个月的实践培养计划,旨在帮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积累专业经验,并加速职业发展。参与者将加入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服务部,接受定制化培训和指导,表现优异者可以提前获得全职offer,并有机会以比普通毕业生更高的级别和薪资水准入职。2021级税务专硕张晓婷学姐和2023级税务专硕王俊慧学姐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们的实习体验和入职经验,并表示期待同学们的加入。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金融产品的涉税知识,特别是境外投资者不同投资路径下面临的税务挑战。马静女士的精彩讲解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也帮助同学们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陈宇华女士对普华永道领英计划的介绍也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和招聘宣讲,同学们能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迎接更多的成长与突破。未来,校企双方将继续在跨境投资税务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税收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感谢马静女士和陈宇华女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邵田
审核人:杜莉,王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