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叶永青:跨境电商-出海企业架构设计与税务风险及跨境身份规划

  发布日期:2025-05-07  浏览次数:

4月27日晚,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永青律师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以“跨境电商-出海企业架构设计与税务风险及跨境身份规划”为题,为经济学院税务专业硕士的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分享。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税务硕士项目主任余显财副教授主持。

讲座结合全球经贸政策热点、典型税收案例及行业发展趋势,系统解析了对外投资的税务思维框架与操作要点,为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一、案例研讨:从投资动机到架构设计的全流程拆解

讲座以“全球经贸政策变局下企业对外投资”话题展开,叶老师结合跨境电商从早期粗放经营向合规体系建设的转型实践,强调道:“税务筹划的本质是商业逻辑的延伸,需从投资动机破题——企业‘走出去’的核心是市场扩张、资源获取,还是风险分散?”同时,叶老师以海南自贸港政策导向为例,指出投资主体选择需精准把握区域政策红利(如离岸人民币的外汇属性探讨),并结合香港子公司融资架构,解析了“地域来源征税”原则的实操要点。

二、全球投资格局:风险与机遇的动态平衡

随后,叶老师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切入,通过一系列数据对比分析国际投资趋势,他指出:“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下,企业全球化布局从‘单一市场依赖’转向‘风险分散’,如新能源企业在东南亚设厂以优化供应链配置。”对此,叶老师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全球贸易规则调整倒逼供应链重构,二是国际税收透明度提升对合规体系的更高要求。

三、核心逻辑:对外投资的三维分析框架

更进一步地,叶老师通过解析苹果公司“双重非居民”架构等经典案例,提出跨境投资的三大核心维度:

动机层(Why:从宏观层面看,企业需通过全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风险;从微观层面,需结合市场差异与竞争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路径层(How:主体选择需关注税收居民身份认定,如通过特定地区子公司架构实现税务优化;资金流动设计可借助区域政策优势,降低跨境融资成本。

结构层(What:区分“资本结构国际化”与“业务国际化”的税务差异,解析辅助性经营活动的常设机构判定标准,确保架构合规。

四、国际税收实务:管辖权与无形资产的争议解决

在税收管辖权模块,叶老师以苹果公司利用成本分摊协议转移全球利润为例,揭示居民管辖与来源地管辖的规则差异,强调国际税收协定在协调跨境征税权中的关键作用。针对无形资产税务处理,他以江苏某企业购买未使用专利的税前列支争议问题为例,指出:“无形资产的核心价值在于排他性权利的商业必要性,其税务处理需穿透交易形式,回归实质判定。”

五、职业发展:税务硕士的核心能力培养

面对税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挑战,叶老师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提出了系统性建议:一是建立复合知识体系:融合法律、商业、会计等跨领域知识,提升跨境投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培养解决方案思维:从单一问题解答转向系统性风险应对,为企业提供兼具合规性与商业价值的税务方案。三是掌握逻辑分析框架:建立“主体认定—管辖权划分—交易定性—定价合规—征管协调”的五层分析模型,避免碎片化思考。

他特别强调:“AI可处理基础数据,但无法替代人类构建商业逻辑——税务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规则应用中的创造性解决方案设计。”

结语:以系统性思维应对全球化税务挑战

互动环节中,叶老师就跨境电商税务优化、职业能力提升等问题与同学深入交流,建议关注区域贸易协定规则,积累复杂案例处理经验。他寄语同学们:“在全球税收规则重构期,税务专业正从‘后台支持’走向‘战略核心’,希望同学们既能深耕国际税法理论,亦能在跨境投资、税收筹划等实务领域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智囊。”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本期讲座圆满落幕。本期讲座紧扣税务硕士培养目标,通过“理论框架—案例解析—能力建设”递进式教学,拓宽了参会学生的跨境税务专业视野。同学们纷纷表示,案例解析与逻辑框架学习让大家对国际税收规则的应用理解更加深入,未来将着力推动理论与实务结合,提升跨领域分析能力。

感谢叶永青律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张轶伦

审核人:余显财,王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