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税收实务热点沙龙暨复旦-毕马威税收前沿论坛第3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5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毕马威中国联合策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为“换个角度看中美贸易和供应链的变革与机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纵横交错”。毕马威中国供应链与国际贸易主管合伙人张浩炜先生就中美贸易战的前沿进展进行了解读分享,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刘志阔教授应邀进行了线下评论发言。复旦大学税务硕士项目学术负责人杜莉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的分享与交流。除复旦税务专硕的师生之外,本次论坛还吸引了兄弟高校的师生及税务从业人员六十多人线上参与。
自特朗普第一次当选总统开始,中美之间就发生了贸易摩擦,而特朗普的再次当选,是否会导致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中国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当前备受瞩目的现实问题。在本次论坛中,张浩炜先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读。
首先,张先生从中美贸易战的历史出发,详细阐述了特朗普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通过发动贸易战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并深入剖析了特朗普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中对中国可能再次发起的贸易战在追求MAGA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这一目的上的新变化。张先生还介绍了特朗普政府的内阁构成情况,提示美国未来将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提升至50%的可能性比较大。
接着,张先生指出关税本质是一种阻挡外来商品的费用形式的壁垒,而两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制裁与出口管制对出口的影响可能更大。张先生详细解释了为何中国企业为规避美国原产地规则而选择在海外设立工厂进行产品加工生产,仍然可能被美国加征关税,他特别强调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前,务必深入了解熟悉目的地国家的相关规则,就中国企业将产品出口至美国而言,判例在原产地裁决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后,张先生阐述了美国发起反倾销的流程,特别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法律流程来确定对特定企业加征单独反倾销关税的税率;还分享了美国的首次销售规则,并通过一个中国企业成功利用该规则实现节税的案例,让大家对这一规则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张先生从地缘政治“朋友圈”的角度对中国出海企业原产地选择的分析,也令大家深受启发。
最后,张先生提出了四条应对当前复杂中美贸易环境的宝贵建议。第一,许多过往经验在当前环境下可能会产生误导,切莫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第二,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放眼于世界;第三,要跳出本土视角,从国际舞台回望中国;第四,中美贸易不一定对所有行业都造成根本性冲击,企业要基于专业的知识积极应对。
在张浩炜先生的精彩分享之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刘志阔教授发表了评论发言,并就企业出海与学生的发展道路选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大家共同期待复旦大学税务专硕项目和毕马威团队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在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建设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期为我国政府及企业在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挑战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稿:孙璟喆
审核:杜莉,许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