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李瑾:碳市场与碳金融

  发布日期:2024-05-20  浏览次数:

5月15日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博士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经济学院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带来了主题为“碳市场与碳金融”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志青主持。

在本次讲座上,李瑾老师详细介绍了碳市场、碳金融、碳普惠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也是落实“30.60”目标的重要抓手。

首先,李老师梳理了碳市场建设背景、碳市场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截至2024年1月,全球共有25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另外有8个碳市场正在建设中,碳市场已成为全球主要减排政策工具。欧盟正通过实施碳边境税(CBAM)和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减排。谈到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历程时,李老师重点介绍了上海碳市场建设,上海碳市场从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起步,后续纳入水运等行业,逐步扩大管理范围。

接着,李老师阐述了国内外在碳金融上的创新实践。其中,碳账户通过记录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量化依据;让消费侧的减碳场景更加丰富完整,让个体的力量融入“双碳”目标,让减碳更有力。上海碳配额远期对于碳价发现有重要作用,为未来推出碳期货进行了积极探索。另外,碳中和ETF产品是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为标的的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定位于服务双碳目标、促进相关产业绿色转型、推动资本市场向低碳主题投资方向发展。

然后,李老师通过引入单车、外卖等生活化场景下的碳普惠案例,介绍了碳普惠机制和地方碳普惠的进展与特点,并重点提到了碳积分的应用。碳积分是由个人参与减排场景产生的减排量转换生成的,可以用于公益捐赠、自愿碳注销,或者作为在上海市碳普惠指定平台兑换商品和服务等权益的凭证。

最后,李老师简要分享了关于CCER新规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新的方法学。她提到,4项方法学在参考国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通行规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我国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既与国际接轨,也针对中国具体情况强化了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明确了审定与核查关键环节,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管理实际,有助于产生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碳信用。

感谢李瑾女士的精彩分享!

撰写人:董怡辰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李志青,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