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 洪伟力:冰与火交织的二十二年中国PEVC市场

  发布日期:2023-02-23  浏览次数:

2月20日晚,洪伟力博士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的同学们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产业链解析》系列精品课程的第一讲,主题为“冰与火交织的二十二年中国PEVC市场:一个周期分析框架”。本场课程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副教授主持。

洪伟力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全球校友会副会长,金融硕士校外兼职导师,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国内母基金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历任华人文化(CMC)控股集团总裁,歌斐资产管理合伙人等;92年加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创始成员,26岁成为90年代最年轻的国内券商高管,拥有近30年海内外资本市场高管经验;资深户外旅行家,野去自然旅行联合创始人,在七大洲七十多个国家从事野外旅行及探险,曾深入大藏区30余次,南北极七次。

课程开始,洪老师梳理了中国资本市场产业链的结构。整体来说,资本市场主要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监管机构贯穿整个体系,无处不在。资本市场的上游来自从银行、国企获得资金的资产配置型机构。中国市场呈现特色:接近产业链上游的资本国有属性较强,而接近产业链下游的资本市场化属性较强。

接着,洪老师介绍了资本市场产业链分析框架的几个基本出发点,并勉励同学们代入基金的GP、LP或是想要融资的企业家及高管的身份深度思考课程内容,领会分析资本市场与产业链的制度、机理、规律和结构,理解围绕财务性或市场化投资目标,且在特定情形下兼顾战略性投资目标的资本市场投资哲学。

然后,洪老师生动地讲解了从1980年至今,美国的PEVC行业历经的40年风雨历史,并着重介绍了1987-1990年和2000-2003年的两次大熊市。从美国PEVC产业史的经验中,洪老师总结了4条对于一级市场投资基金而言的成功经验:在熊市之前,基金应当尽量增大资产管理规模,同时避免高估值投资;在牛市的中后期,基金应当坚守投资原则,避免重仓高估值非优质项目投资;好的基金应当及时根据市场环境调整投资策略;熊市中,新锐基金可以利用新兴行业投资优势弯道超车。

介绍完美国PEVC市场的经验后,洪老师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中国PEVC行业过去22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2001-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PEVC市场走过了类似的大幅攀升的发展曲线。中国的PEVC行业与市场在过去22年中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阶段一为2000-2008年,PEVC行业获得持续的资本流入,并向广义TMT、广义医疗医药、消费服务、清洁技术新能源、制造业等行业进行投资,互联网行业开始酝酿发展。阶段二为2009-2012年,人民币基金的兴起和创业板的出现带来了流动性暴增,资本强势流向互联网、TMT行业以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移动互联网开始酝酿发展。阶段三为2013-2017年,此时国有资本的大量涌入带来了流动性再上台阶,“互联网+”成为投资主旋律,较多行业出现了高估值泡沫的情况,大数据和AI技术开始酝酿发展。阶段四为2018-2021年,疫情期间流动性呈现先收缩后大增的特点,资本较多流向了大数据、AI、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行业。阶段五为2022年至今,国内PEVC市场主要为人民币市场,外资流出具有不确定性,资本主要流入广义科技行业,市场信心缓慢修复。

课程最后,洪老师对于过去22年的中国PEVC发展历程做了回顾与总结:每一轮的牛市均是由流动性推动的,而伴随着每一轮牛熊周期的结束和开启的,是不断加强的市场深化、不断提升的估值体系、不断提高的市场波动率和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市场GP生存格局。

感谢洪伟力博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陈柯帆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徐明东,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