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48期如期举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光教授应邀来到腾讯会议室,以“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为题,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讲。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主持,460余位师生在线聆听讲座。
杨晓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复旦管理学突出贡献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讲座伊始,杨老师介绍了中国传统经济的特点,传统经济是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卖方市场经济。他从“马尔萨斯陷阱”、中国古代的重农轻商思想等角度,阐明了中国传统经济是主要关注生产方的短缺经济。他提到现代经济的重要概念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假设同样是从生产方出发,侧重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的考量,认为环境可支撑力是无限的,产出就能出清,从而忽略了对市场端的探讨。而这些年来,我国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从生产短缺、关注生产端的卖方经济,逐渐过渡到基本需求方面供不应求、消费者拥有更大选择空间、更加注重心理体验的买方市场。数字经济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数字经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产生,所以了解互联网技术如何改变经济对理解数字经济至关重要。杨老师讲述了诸如阿里巴巴、拼多多这般有市场联结力和穿透力的数字经济平台,如何满足广大最终用户现时现地、跨时跨地的各类需求;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所讲的“叙事经济学”,阐述了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解释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交易市场的巨大影响。接着,他还提到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知识共享便利化、促进了普惠金融、智慧环保、绿色消费的发展,并借此一一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产和服务、研发设计、人力资本、资本投入、能源环境可支撑力的影响,深入浅出地厘清了数字经济的内在机理,总结了数字经济下的经济产出函数:一个不单单考虑生产,而是将数字驱动所带来的技术水平改进、劳动投入增加、资本使用效率提升、能源环境可支撑能力改进等Cobb-Douglas函数所没有讨论的条件纳入考量的,通过数字技术改变资源、市场交易与环境可支撑力的函数。
讲座最后,杨老师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彭罗斯三角应为信息技术发展、数据、面向市场的建设这三部分,三者的结合就是机制、算法,数字经济需要靠这三部分来搭建。例如,当前市场形成从传统的“自然演化”过渡到现在的“设计演化”,像现在的网约车市场、创业板交易市场,相比于传统的商埠,它们的形成时间大大缩短,迁移成本大大降低,进而推动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此外,“设计演化”与计划经济有着本质区别,“设计演化”并不限制市场参与者的自由和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反而提升了他们信息收集处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本次讲座,杨老师剖析了数字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特征,厘清了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了数字经济下的经济产出函数,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互动。短短2小时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感谢杨晓光教授的精彩分享,期待接下来“名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到更多名家带来宝贵分享。
撰稿人:简呈锋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周光友,朱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