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名家讲坛|吴景平:战争与外交——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发布日期:2022-05-25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24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46期在线上顺利举行。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应邀来到线上会议室,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战争与外交——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大项目主任周光友教授主持,500余位师生在线聆听讲座。

吴景平,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宋子文档案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制作”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抗战研究工程项目《海外(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藏战后日本赔偿史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财政金融史、中外关系史等,出版著作有《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政商博弈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近代中国的金融风潮》、《中国金融史十讲》、《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国外交》、《宋子文与他的时代》等,主编《中国金融史集刊》、《中国金融变迁研究系列》、《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史事编年(1918-2018)》等。

讲座伊始,吴老师讲解了战争和外交的具体含义,并引申出对外战争与外交的关系,即如何通过外交活动阻止或延缓战争发生、影响战局、确立和平关系、重新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等。

接着,吴老师回到本次讲座的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这一时期的中日、中苏、中英、中美关系的变化来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中日交涉主要包含“中国拒绝直接交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等几个阶段,且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国开展大国外交,大国地位初步形塑。中苏关系在二战时期的总体特征是先得到改善,而后又曲折反复;同时,在与苏联的交涉中,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认可。复杂是这一时期中英关系的主要特征,虽然英国对中国在铁路建设投资、稳定法币汇率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援助,但后期在中国领土主权和重大权益问题上产生矛盾,进一步阻碍了中英关系的深入发展。这一时期中美交涉主要事件有“对中国的多次贷款援助、订立平等新约”等。此外,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开始参与构建战后国际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在1945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讲座最后,吴老师对这段历史进行总结。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团结御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保卫世界和平、构建战后国际和平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应且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凝聚共识、时刻警醒、团结一致、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合法权益而努力!

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本学期“名家讲坛”也画下了句点。感谢吴景平教授的精彩分享,期待下学期“名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到更多名家带来宝贵分享,并预祝“名家讲坛”系列讲座越办越好!

撰稿人:上官凡艺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周光友,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