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名家讲坛|姚大力:传统中国形成与发育的时空进程

  发布日期:2021-11-11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9日晚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34期如期举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大力教授来到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主题为“传统中国形成与发育的时空进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朱宏飞副教授主持,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姚大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先后发表论文与学术评论百余篇,结集成书者,有《北方民族史十论》《读史的智慧》《蒙元政治与制度文化》《追寻“我们”的过去》《边疆史地十讲》(即出)等。

讲座开始,姚老师以“中国”的五层地理含义为切入点,展示了历史中3000多年来中国一步步扩大的过程,姚老师将这个过程精炼为“由南到北、由北到南、由东往西”三个时空进程。在由南到北的过程中,老师主要介绍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从南部进入中国,逐步扩展到各个地区,就形成了一系列文化,这些文化互不相同,在交流中互相影响。在由北向南的过程中,华北从满天星斗的考古文化中突起,率先跨入从史前进入早期国家阶段的门槛。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环境原因,大量的黄土高原虽然易于开垦,但是自然资源匮乏,需要不断向外扩张生存空间,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是文化交流原因,当时大量的农业技术、青铜技术等通过中部亚洲廊道由西向东传到东亚,北方相比于南方更容易获得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

接着,姚老师介绍了夏、商、西周共同组成汉语祖先人群的过程中,相同的一系列文化要素。

最后,姚老师分享了他对公元前2000年至今约4000年的中国历史的思考,他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4个1000年,从最初的华夏文明,到内夏外夷,再到南北逐渐均质化,到现在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完成。姚老师结合这4000年左右的历史,告诉同学们中国文明有容乃大,不仅包括华夏文明,也包括各个少数民族的文明。另外,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帝国时代版图的现代国家,因此中国的多民族性具有特殊性。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进行融合而不是同化,因为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应该与各个民族的文化和谐并存,就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民族关系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提出了“为何汉语发展远快于少数民族语言”、“是否可以通过现存资料发现夏、商、周三个部族语言的区别”等有深度、涉及到学术前沿的问题,姚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对于历史学的热情,并一一予以了耐心解答。

本场讲座,姚教授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风格让在座同学大受感染,在这场历史地理研究的盛宴中,同学们不但提升了历史素养,还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指点,受益匪浅。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真诚期待今后“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继续邀请名家大咖,给大家带来更多宝贵、精彩的分享,预祝“名家讲坛”系列讲座越办越好!

撰稿人:叶硕人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