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名家讲坛|骆玉明:老子之道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次数:

2021年10月26日晚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32期讲座如期举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教授来到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主题为“老子之道”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朱宏飞副教授主持。

骆玉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被评为上海高校名师。著有《简明中国文学史》、《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与章培恒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三卷本),合著《徐文长评传》、《南北朝文学》等。其中《简明中国文学史》被译为英文,在欧洲最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史新著》被译为日文,在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里特别有禅》被译为韩文,在韩国星辰出版社出版。另有合作翻译日本学术著作数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随谈等各种文章数百篇。

骆老师以道家的定位引入本次讲座主题,他从大到小将传统文化层层剥茧,由国学细化到儒道释三家。他谈道,我国文化内核形成的标志是西周初期形成的经典、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后世的文学家对这个时代的诸多学说有着种种评论,例如《论六家要旨》、《汉书》等,而这些文学著作中均有对儒、道两家的对比与评价,足见儒、道两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后,骆老师讲述了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这一事件。孔子认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是可以提前设计的,而老子则认为社会是自然变化的过程,不会有预设,两者观念上的冲突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分歧,也说明了老子的“道”是不能切实把握、不能切实描述的。

在此基础上,骆老师围绕《老子》第一章,从多个角度阐释“道”的内涵。“道可道,非常道”,即用语言是无法定义虚无的,因为低阶位无法定义高阶位,有限亦无法定义无限,神圣语言也是不存在的,言说的道是人试图理解道时做的描述,带有人的有限性。“名可名,非常名”,人却用命名的方法建立了另一个秩序,其与真实的世界其实并不等同,用概念系统代替原本的事物,如此便会产生谬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站在“无”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看到世界的微妙,要意识到事物在被命名前的本质。同时,“有”和“无”两者是在一个根源上发生的,“无”是世界的无穷变化,“有”是世界在某一种条件下的稳定性。所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互动环节,骆老师与在场师生交流讨论,整个讲座达到了高潮。骆老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短短2个小时的讲座让同学们深有感触、意犹未尽。

至此,今晚的讲座圆满结束,感谢骆玉明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真诚期待下一期名家讲坛的大咖讲座课程!

撰稿人:陈雪妍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朱宏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