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上午11:00,京东核心投资人、新犁资本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李绪富先生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2020级金融专业硕士带来了以“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实务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学术负责人张宗新教授主持。
李绪富先生是京东核心投资人,现系新犁资本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经济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2008年从事投资以来,主导投资了京东(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中国联塑(中国最大的塑胶管道和配件生产商)、赛晶电力电子(中国知名高铁机车和电力电子核心部件生产商)、找钢网(中国最大的钢铁供应链服务平台)、京东物流(中国领先的消费品供应链服务平台)、京东工业品(中国最大的工业品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聚玻网(中国最大的玻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二更(中国最大的短视频服务提供商)、百吉鲜生(中国最大的水海产供应链服务平台)、风向标(中国领先的精准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斑马旅游(中国领先的境内外小团游服务提供商)、国医科技(中国最大的医院耗材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辅布斯(全球领先的纺织面辅料智能生态平台)、邑炎(中国领先的新一代出口品牌商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著名企业。
讲座开始,李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经历,他是我们复旦大学的校友,毕业后供职于投行,随后又投身于投资领域。李老师坦言,早期的投行工作给自己带来很强的成就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履历看起来很辉煌,但也留有很多遗憾,尤其是快节奏的生活让自己很缺乏时间去思考。所以在2007年前后,他毅然选择转型,投身于投资领域。李老师讲述了投行工作和投资工作之间的区别,他认为,做投资需要转变思维,要有更从容的步伐和更从容的心态。
随后,李老师阐述了中国2007年后经济转型和技术变革的各个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经历了互联网变革、大数据变革和人工智能变革,这些变革之间紧密关联、互相补充,显著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些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也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经济模式和投资机会,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互联网变革的影响下,诞生了一系列服务型产业,比如诞生了丰富的社会交往服务、信息新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的产生等。这一阶段的公司大部分是基于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开展经营,这种模式具有网络效应、马太效应和颠覆效应,这些特点为企业的高速成长提供了条件,因此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如腾讯、阿里、京东、今日头条等。
第二阶段是在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下,产生了一系列新服务。这类服务在先前只能在线下进行,如打车、点餐等。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被充分应用,这一系列服务能够被转移到线上进行,诞生了如滴滴打车、美团等公司。当然,这一阶段公司的成长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所降低,主要是经营模式的网络效应、马太效应和颠覆效应均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而且更容易受到反垄断相关的监管。
第三阶段与前两阶段均有所不同,前两个阶段更关注消费互联网,而第三阶段更注重产业互联网。这一阶段尚处于初期,还没有成长出大的企业,而且商业模式的逻辑更加复杂,企业的决策模式和先前的消费者决策模式也很不同。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产业互联网与实体企业的交互不断深入,一定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技术如何对产业进行变革。他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而存量经济要靠结构优化带来效率提升,要靠技术变革和组织创新。李老师在组织模式方面提出了“产业生态共同体”理论——产业生态共同体需要产业全要素聚集、全联络贯通、关键节点打通,要有价值共创、生态共享的思想,同时需要多平台相容和高效的操作系统驱动。产业生态共同体的特点是:以产业为标的,以全局为视野,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寻求最优的产业升级解决方案,形成一个自迭代、自演绎、自成长的生命体。
此外,李老师分享了一个生动的产业互联网案例,他以消费品产业链为例,对这一产业链的复杂性,涉及零售、渠道端供应链、营销、品牌、工厂、生产端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李老师具体介绍谈到了自己对京东的投资逻辑,对比了京东和苏宁在零售方面商业模式、供应链组织方式的不同,分析了其中的成本和效率差异。他进一步指出,产业互联网仍在使各行各业产生变化,如零售业目前变得更加个性化、碎片化和内容化,但其中仍然有很多投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其中积极进取。
讲座最后,李老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判断企业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从更高的层次思考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表达了自己对同学们的期望。
李绪富先生的讲座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师生们真诚期待李绪富先生再次来到经济学院,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撰稿人:张金淼
修订人:缪炜
审核人:张宗新,朱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