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李瑾:碳中和背景下碳价机制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1-05-07  浏览次数:

5月6日下午13时30分,我们有幸请到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女士,带来了“碳中和背景下碳价机制的作用”主题实务讲座。李瑾女士是经济学博士,全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参与者,复旦大学“碳资产定价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导师,同时也是我们复旦校友。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副教授主持。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碳中和的背景政策、碳市场、碳金融与气候投融资以及碳价对企业的影响。

在碳中和的背景政策方面,李瑾博士介绍了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碳减排承诺持续加码,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决心和担当。李瑾博士提到,在这个过程中,投融资作为关键驱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对碳市场的介绍中,李瑾博士认为,建设碳市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碳交易可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绿色增长的双赢。碳市场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在交易过程中形成合理碳价并向企业传导,有助于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为培育和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动力。碳交易机制的核心思想,即建立一个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交易市场,政府通过引入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使控排企业受到碳排放限额约束。碳交易体系的核心要素主要有配额总量、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排放数据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交易机制、抵消机制、履约机制等。此外,李瑾博士还对碳交易的机制进行了细致讲解,主要内容有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交易规则、交易品种、交易平台、交易监督等。她系统地梳理了全国碳市场的基本总体进展时间线,我国电力行业由于覆盖了40亿吨的碳排放,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后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李瑾博士在介绍碳金融与气候投融资时,先对概念进行了定义,她指出,气候投融资(气候金融)即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上,主要有三点:市场如何发挥碳市场的定价作用、机构如何帮助气候信息进一步完善披露、风险管理上如何密切关注化石燃料相关的转型风险。对于碳基金的运行机制,李瑾博士重点讲解了其参与主体、融资方式、投资方式、收益分配形式以及存续期间。另外,还对碳中和信托业务、碳中和债、碳配额远期等前沿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最后李瑾博士分析了碳价对企业的影响,她提到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峰值、配额分配政策、交易机制设计、绿色金融工具的运用程度、企业内部决策都是影响碳价值的重要因素,价格机制也有助于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对于行业竞争力而言,碳价格可能影响相关行业短期和长期的竞争力;对企业业绩而言,碳价格可通过企业出售过量碳排放配额,增加企业碳成本或转嫁成本导致产品价格,进而上升到影响企业业绩;对资本市场反应而言,资本市场反应与碳价格变动有关,碳价格会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

在本次实务讲座中,李瑾博士结合她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独到的个人见解,通过大量文献数据的梳理,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在碳市场、碳金融、碳价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本次实务讲座圆满结束,期待李瑾博士未来常回母校,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