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学院管理系段景辉副教授
主讲“海关通关实务与报关单数据统计”
12月16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实务模块课程第
223期在经济学院714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实务课程的主讲人为上海海关学院管理系副教授段景辉女士,讲座主题为“海关通关实务与报关单数据统计”。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国兵老师主持了本次课程。
段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中外海关及关税的演变历程。中国的海关最早出现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汉在合浦;宋、元、明在广州、泉州设立市舶司;清政府设置粤、闽、浙、江四海关。国外最早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出现海关机构。最早设置海关的发达国家有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德国、日本和美国,发展中国家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关税的演变历程,中外也有较大差异。美国分为四个时期:财政关税时期、保护关税时期、双边互惠关税时期、非关税保护时期。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内向性保护关税政策。比如,进口汽车的关税高达120%。1992年以后,为了减小贸易摩擦,进入了相对开放的保护关税时期,平均关税从40%降到了17%左右。复关入世以后,中国开始自主降低关税,目前汽车的关税降到了20%。
随后,段教授介绍了中国海关组织机构。全国海关目前共有46个直属海关单位(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1个直属海关,2所海关院校),600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通关监管点近4000个。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约5万人。不同国家海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也有区别。比如,美国和日本的海关隶属于财政部,而中国海关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职能方面,中国海关主要履行通关监管、税收征管、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海关统计、海关稽查、打击走私和口岸管理等7项职责,聚焦在货物的查验。美国海关更多的注重安全问题,日本海关与美国海关类似。
在介绍完了海关的基本情况之后,段教授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详细讲述了海关通关条件、通关方式以及通关流程等三个通关环节,并重点介绍了通关环节与贸易便利化。货物办理进出境通关手续时应当向海关提交相应监管证件,交纳相应税费,此为货物通关条件。对企业来说,要预测一项交易有没有可行性,就是要知道能否提交相应的监管证件,有没有资格从事该项业务,还需要计算在交纳税费后有无利润空间。从事进出口的企业按照信誉被分为AA,A,B,C,D五类,B类和C类企业,海关随机抽查,D类企业每单必查。通关方式分为基本通关、区域通关、无纸通关和集中申报四种。区域通关指直属海关之间相互配合,对进出口企业所实施的简便、快捷的通关方式,包括“转关”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两种方式。无纸通关尚属试行阶段,适用于资信良好的生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不涉证不涉税的一般贸易货物和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集中申报是指经海关备案,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在同一口岸多批次进出口特定范围内货物,可以先以《清单》申报货物进出口,再以报关单集中办理海关手续的特殊通关方式。这些特殊的通关方式,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进出口便利化,降低企业的进出口成本。
最后,段教授介绍了海关统计数据功能。海关统计部门通过搜集、整理、加工处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或经海关核准的其他申报单证,对进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重)量、价格、国别(地区)、经营单位、境内目的地、境内货源地、贸易方式、运输方式、关别等数据分别进行统计活动。海关数据由通关备案数据、申报数据以及业务流数据构成。海关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海关统计指标,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目前,统计数据的常用功能以信息咨询和服务为主。
很多同学对本次讲座非常感兴趣,讲座结束以后,同学们与段教授就一些海关通关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段教授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投身中国海关事业,并欢迎大家毕业以后去上海海关学院工作。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2016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