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感受名家风采 共享思想盛宴 | 专业学位日“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8-12-07  浏览次数:
12月1日下午13:30,大金报告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8年专业学位日——“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学生面对面报告与座谈会”活动隆重举行。座谈会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教授主持。


图一:座谈会应邀嘉宾
 
应邀出席的嘉宾有(按姓氏笔画排序):东方花旗证券执行总经理李旭巍先生、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国旺先生、邦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水冰先生、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女士。大金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近200名师生参与此次交流活动。
 
张金清教授首先对参与本次座谈会的各位嘉宾作了详细介绍,并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再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感谢。
    座谈会开始前,张金清教授首先回顾了上午的“专业学位日”活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晓刚先生介绍了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宏观经济处研究员张怀清先生探讨了铸币税的问题,阐释了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很大挑战。随后,张金清教授向各位嘉宾详细介绍经济学院2018级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基本情况。
    张老师充分肯定专硕研究生的入学成绩。他认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但越优秀,就越焦虑,过得并不快乐。同时,张老师提到,目前大量学生参与实习而忽略学业的现状,令人遗憾。张老师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勤奋努力,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他希望与会同学敞开心扉,向各位嘉宾请教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寻求各位嘉宾的建议和意见。
 
座谈序幕徐徐拉开  嘉宾开怀畅谈人生
 
张金清教授邀请四位嘉宾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路颖女士首先对张金清教授关于学生在学习与实习之间如何寻找平衡上的观点,表示强烈认同,并从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及使用的角度,给在座学生分享个人见解。李国旺先生建议大家,学习过程中要打开视野,不局限于金融方面,可以向历史、哲学等多学科或领域拓展,毕业后的就业工作中都会有所回报。李先生提到,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就业问题而焦虑,焦虑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大家如何超越它。他建议大家,站在未来的视角,回望过去,放下焦虑,才能更好地驱除烦恼、拥抱未来。
 
李旭巍先生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职业履历,提出读书时的经历和所学内容,与工作中的实际体会仍然有巨大差别。读书时成绩和工作时的业绩都非常重要,这也是用人单位审核时非常看重的指标。
 
蒋水冰先生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更多地关注并培养实务类的知识和技能。从大学(University)和硕士(Master)的英文词汇的独特角度,蒋先生提出,硕士研究生更应该专注于精通某一学科。他认为,很多学生对课本知识多一知半解,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成为一个在发言中掷地有声的人。蒋先生再三强调,学生的本职是夯实基本功,真正地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了专业的素养和基本功,才能跑赢别人。
 
学生踊跃举手提问  嘉宾谆谆释疑解惑
 
在嘉宾们简单分享之后,进入了本次座谈会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热情高昂,嘉宾们纷纷给出了深刻见解和谆谆教诲。

图二:2018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踊跃提问
 
问题1:“最近科创板的设立,对于2018级金融专硕的学生是否是个利好消息?”
 
路颖女士首先从学生实习、就业的角度出发,肯定了复旦大学毕业生的优势,并指出,用人单位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拥有并展示自身的学习能力。路老师建议学生参加一个长期的真正能学到实务的实习,而不是太多的短期实习。她认为,学生应该更注重在校成绩。关于科创板问题,路老师指出,科创板的设立是股权融资的一个走向。海通证券姜超博士在报告中提出,投机获利的方式已不复存在,未来就是要靠专业知识和基本功来获取身价和竞争力。

 

图三:李国旺先生(左)和李旭巍先生(右)
 
李旭巍先生则提到了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一个投行业务从业者应该更多地关心案例报告,了解本来拟上市公司缘何被否决。他建议,学生应该在了解宏观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微观领域、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的问题。
 
李国旺先生提出,考虑问题应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科创板是中国未来经济金融和相关产业革命性的变化产物。我国金融市场面临两个“过度”,传统产业是债券融资过度,新型产业是股权融资过度,这两个“过度”影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时,李先生提出了价值的三个“转移”,包括产业里中下游的利润往上游转移,实体经济的75%-80%的利润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老百姓口袋的钱向房地产平台即地方政府转移。这三大转移是实现中国过去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未来中国需着眼解决的问题。李先生建议,学生需要探索这段时间发展带来的超发货币会被哪些产业吸收等重要问题。他认为,贸易战会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和进度,未来可能会涌现出大量的独资金融机构,会提供大量的新就业机会。希望大家学好外语,仔细、冷静分析未来的发展机会,不要局促于目前狭隘的眼光。
 
问题2:“金融学课堂上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务有差别,应如何快速了解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蒋水冰先生提出,社会科学学科里的课本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比较困难,蒋老师建议,实践的知识应该等到实践时再去了解和进一步学习。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需要基本的理论框架,构建好了框架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践中的转变。蒋先生建议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根本和基础的东西更重要。
 
问题3:“大部分金融公司总部都设立在北京,如何去衡量、选择第一份职业的工作地点(北京or上海)?”
 
李旭巍先生认为,个人职业规划里更需要考虑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家庭因素也非常重要,生活质量、工作环境都应纳入到考虑因素当中。
 
李国旺先生认为,工作和生活不要时空错位,要相近相配。李先生认为,上海是情怀城市,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建议学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要片面判断。
 
问题4:“今年秋招形势严峻,如何面对这种第一份工作和实际理想的差别,并保持好一个合理的步伐,去继续进步?”
 
路颖女士认为,人生有很多的变化,目前困扰的问题可能在两三年后就烟消云散。关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增长自己的见识,持续的进步是应该考虑的核心要点。她认为,无论是哪个城市,怎么样的工作,保持初心和提升自己才是职业规划里的重点。

问题5:“我是明年毕业的学生,秋招形势日益严峻,如果我们迫不得已进入了一个有些偏的行业,怎样在第一份工作中保持和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
 
路颖女士认为,学习能力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优秀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日后工作中大放异彩。实际就业中,曲线救国的说法比较现实,是无可奈何选择中的一种最优选择。即使不喜欢这个工作,也不能三心二意。无论是选择妥协,还是无可奈何,选择了这个城市,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她强调,初心很重要,把别人娱乐、休息的时间拿来扛起工作的任务,就算就业环境再严峻,自己也能胜出。
 
问题6:“非常感谢张教授为我们学生操碎了心。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是仅仅把课堂的成绩弄好就够了,还是应该在其他方面也要有所建树?我想请各位老师从你们学习经验的角度,谈谈对于如何学习的方法论的问题,并且给出我们一些在微观层面的、可操作的学习建议。”
 
路颖女士认为,毕业生第一年的工作业绩,是不是优秀员工,这是我们参考的一个指标。第二点是学习的问题,如果总是考第一,这个学生肯定很优秀。博士研究生如果在国际、国内一流刊物上独立发表文章,企业也很看重。同时,公司的考核也偏向实务,交流过程中,会考察你的实务能力。路老师指出,有什么样的目标,必须要付出对应的时间和努力,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李国旺先生认为:第一,要懂得掌握时间和周期;第二,智商和情商都要高;第三,知行合一,掌握足够的知识;第四,学习有用的知识;第五,要高效益,把政治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结合起来。第六,可以多方位考虑就业方向。李老师提出“跨过金融学金融”的观点,值得反思。同时,对国家政策的了解与剖析、财务能力、对公司的股权结构的了解、后互联网时代的绿色金融、设计金融产品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在校学生重点要培养的六大能力。
 
李旭巍先生认为,多读相关期刊和文献可以开拓视野。投行的基础工作,例如撰写招股说明书,一般实习生会去撰写行业相关部分,虽然工作内容不很复杂,但是说明书对文字标点、基本材料和基础数据的要求非常高,不容许出现低级错误。这些基本功都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打下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阅读,多多夯实基本功。
 
蒋水冰先生认为,学生不要仅仅局促于就业问题,要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为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努力。靠对未来梦想的期望,来支撑自己度过最开始的枯燥阶段。蒋老师认为,进入名校可以改变对自己的期望,能够提高人生的高度,这样才能成为卓越的人才。希望大家发掘自身潜力,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保持求知欲望,踏踏实实地努力。
 

图四:蒋水冰先生(左)和路颖女士(右)
 
问题7:“如何看待人文学科和经济学科相结合,各位老师认为谈情怀是否有实际意义?”
 
李国旺先生指出,国学、人文学科讲的是人性问题,而经济学强调的也是人性和资源的问题。掌握人性和时间周期,是结合经济学和人文学科的核心,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将各类学科串联在一起。李先生建议学生认真阅读《时间简史》。李先生认为,智慧是决定人生高度的最大要素,无用之用是最高的境界。

    最后,张金清教授邀请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予丰先生做个人分享。郭先生鼓励同学们一生都要学习,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努力学习的态度,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永远不用担心失业。郭先生认为,实习是积累人脉,实习要高不要多,学生在实习上学到的东西最终会举一反三,大获成功。
 
会议渐渐临近尾声  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学生们踊跃提问,嘉宾们妙语连出的热烈互动之间,座谈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引发在场师生的观点碰撞与思想共鸣。
 
最后,四位嘉宾分别用一句话送给同学们,路颖女士鼓励大家:“优秀的人才一定是会被发现的,市场尊重专业。”李国旺先生总结到:“相由心生,对未来有多大的期望,就有多大的成就。”李旭巍先生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做好自己和社会的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蒋水冰先生则寄语同学们“做最好的自己,任它风云变幻,定能闲庭信步”。
 
张金清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再一次真诚地感谢嘉宾们细致阐释和耐心分享,殷切嘱托与会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踏实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为往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18年专业学位日活动组委会
专业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撰稿:汪劲松 郭黎萍
摄影:陈依旻
修订:刘晓敏 黎仲明
日期:2018年12月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