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邵宇博士应邀来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真实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和投资分析”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徐明东副教授主持。
邵宇,金融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牛津大学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国际金融学院实践教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理事、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成员。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金融委主委;2014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19年度、2020、2022年度影响力首席经济学家,获得2021年全球视野经济学家杰出贡献奖。研究领域覆盖全球宏观、中国宏观、泛权益债券投资策略和金融工程。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财新网专栏作者。代表作品包括《流动性经济学》、《预见未来》、《全球化4.0》、《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等。

讲座伊始,邵老师以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为切入点,通过中美博弈、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国际热点,指出“全球化3.0”已结束,全球化进程正面临深刻重构。他分析了美国近期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强调关税政策的结构性变化正推动全球产业布局重新洗牌。邵老师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生产国,正处于新一轮全球化的关键节点,必须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他进一步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层联系,指出流动性(M2)仍是理解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回顾历史上多次经济刺激政策,虽在短期内拉动增长,但过度依赖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也积累了债务风险,抑制了经济结构健康转型。在当前通缩压力持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金融资源亟须向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转移。

他强调,2025–203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必须完成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此外,邵老师还分享了对金融投资的前沿思考,一方面,他指出在美元霸权面临结构性挑战的背景下,数字货币和稳定币可能重塑国际货币和支付体系;另一方面,他提醒学生关注科技泡沫背后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认为能引导资本流向创新领域的科技泡沫比房地产泡沫更良性。
之后,邵老师分析了未来产业的革命结构,他以四阶段框架阐释路径:从核心技术实现关键突破,到出现引领市场的创新产品,再到支撑技术应用的硬软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最终实现在技术上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全面深度融合。他指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催生一批改变社会运行方式的新业态与新产品。面对这一趋势,邵老师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关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中的发展动向,主动将金融专业知识与科技、产业变革相结合,在时代机遇中找准自身定位。
讲座最后,邵老师还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并赠送著作。整场讲座内容涵盖宏观、政策、金融、科技与投资多个维度,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动向,给同学们带来深刻的经济与金融洞见。
感谢邵宇博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耿亦男
审核人:徐明东,王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