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名家讲坛|吴景平:二战时期中美财经合作与博弈

  发布日期:2021-03-25  浏览次数:

2021年3月23日晚间,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讲座第19期正式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莅临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主题为“二战时期中美财经合作与博弈”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朱宏飞副教授主持,经济学院200多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吴景平老师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专家,上海文史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财政金融史、中华民国史等;著有《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国外交》《近代中国的金融风潮》《政商博弈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等。

讲座伊始,吴教授以近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为切入点,回顾了二战前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战前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特点、中日矛盾激化对美国在华利益造成的冲击、以及中美财经领域的初步合作情况。他表示,近代意义上的中美双边关系是建立在“旧条约体系”之上的,而在当时,中美在财经领域就存在着一些初步的联系与合作,例如早期精琪币制改革案、单独对华贷款、甘末尔计划、美麦借款和棉麦借款等。

由此,吴教授进一步探讨了战时中美财经关系的主要内容。他指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迫切需要国际援助与合作。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美国对华提供了四次商业信贷(易货)、平准基金借款、财政援助借款,以及颇有争议的“租借援助法案”项目之下的各类物资。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之间的每个合同、每个协定,都是合作与博弈并存的结果。

最后,吴教授表达了自己对中美战时财经关系的几点看法。他认为,第一,中美双方合作是主流,是趋势;第二,双方博弈虽然趋于常态化,有时候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分歧和冲突,但是基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共同战略目标和共同利益,分歧或冲突最终达成共识或得到管控;第三,中美战时的财经关系应当与战前的中美财经关系进行比较,与战时中国与其他大国(如苏联、英国等)的财经关系进行比较;第四,中国得以与头等强国建立同盟关系(即便合作中时有博弈)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始终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持续重大的贡献和牺牲。

本场讲座引经据典,内容丰富详实、引人深思,学生们在整场讲座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吴景平教授回答了在场师生们的踊跃提问,并向战时所有外来援助致谢,向所有坚守者、奋斗者、蒙难者、牺牲者致敬!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抗战的胜利,也就不会有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未来的“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仍将会邀请名家大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师生均真诚期待“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未来越办越好,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