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师生合作倾力打造精品案例和论文——经济学院再获多项全国性大奖

  发布日期:2020-09-12  浏览次数:

近日,从全国金融硕士教指委传来喜讯,经济学院师生合作倾力打造的精品案例和论文再获多项全国性大奖

恭喜以上老师及同学!恭喜经济学院金融硕士项目!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

《是“富”还是“负”:中行原油宝的转期移仓漏洞》

张宗新教授团队

 

摘要:2020年4月21日,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结算价跌至“负油价”区间,当日结算价为-37.63美元/桶。受此影响,国内“纸原油”期货产品——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遭遇穿仓,不少投资者面临巨额亏损。受新冠疫情以及石油价格战的影响,原油价格受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重冲击,但原油宝事件的关键还是产品本身设计上的缺陷,“原油宝”的移仓策略、风险设计以及风险提示上的漏洞都让这次事件成为了偶然中的必然。“原油宝”事件给监管层、金融机构、投资者都敲响了警钟。通过原油宝事件及风险分析案例,启示监管层应强化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应全面评估衍生金融产品转期风险;投资者更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

《科陆电子:高质押率公司的忽悠式回购》

沈红波教授团队

 

摘要:相比于成熟的美股市场,A股市场股份回购历时尚短,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新公司法修订、股份回购实施细则的推出为股份回购进行解绑,由此兴起近两年的回购浪潮。然这当中却有一些公司发布公告之后未履行承诺,回购数量远不及股份回购公告的下限甚至零回购。科陆电子(002121)的股份回购方案就有忽悠式回购之嫌,2018年6月5日-2019年6月4日的回购期限内公司一股未购,分析公司最近几年经营财务等基本面信息可知:公司投资失利之后经营业绩不佳、负债累累、流动性趋紧,没有进行股份回购的资金实力,且屡屡面临股权质押爆仓风险,或假借回购之名以提升股价暂缓风险。打着这一如意算盘的科陆电子并未达到自己目的,相反,掉进这一陷阱的投资者却损失惨重。规范股份回购行为,加强对中小投资者保护还需要从严监管,将忽悠式回购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

《从白马股到黑天鹅:长生生物疫苗之殇》

罗忠洲副教授团队

 

摘要:2019年1月16日,针对长生生物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流程启动,激起举国民愤、轰动资本市场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基本落下帷幕。2018年7月疫苗事件发酵后,药品监管当局于10月15日对公司处91亿元罚款并没收药品生产许可证,沪深两市交易所于11月16日分别颁布《上市规则》修正版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将“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以及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写入“重大违法退市”情形的新定义中。

本案例主要梳理长生生物成立至今的核心经营事件与资本运作事件。在微观层面,本案例将长生生物作为经营不善的反面教材,意在思考企业经营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探究企业发展的长期经营战略;同时,在宏观层面,旨在思考长生生物资本运作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变革历程。在当前强化信息披露、完善退市制度的政策趋势下,分析基础制度变革对资本市场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对标国际经验、进一步思考未来制度变革的可能方向。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

《友邦保险溢价估值之谜》

陈冬梅副教授

 

摘要:友邦保险内含价值倍数长期高于1.5倍,溢价明显,受利率下行影响小于同业,在港股保险公司中一枝独秀。直接原因在于其利源中利差占比低、内含价值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小、新业务价值稳健高增长。经营层面原因是:(1)定位富裕群体、发展高素质代理人渠道、主打保障型产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打造了完善的商业模式闭环。(2)在亚太地区18个市场经营,依次获取各地寿险行业及人口生命周期红利,市场空间充足且风险分散。(3)偿付保单部分的投资风格稳健,总投资收益率波动对保单偿付影响小,保持市场情绪稳定。(4)公司股权结构较分散且大股东以长期股东为主,高管团队稳定且专业程度高,员工股东利益绑定,治理优势突出,促成价值导向发展模式。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研发政策、研发强度管理与企业价值》

宋军副教授指导的17级专硕学生廖晶晶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一个重要门槛为年收入大于 2 亿元的企业的研发强度需连续三年超过 3%,而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税率优惠和政府补助等诸多政策优惠。

为了研究这种门槛型的认定标准是否会激励一些公司通过研发强度管理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首先,本文以中国 2012-2015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借鉴经典的盈余管理模型,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聚集在 3%处的独特现象,这与《管理办法》设定的准入门槛 3%不谋而合。其次,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发现 3%所在的区间的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长期价值的关系并不显著为正,因此从公司长期价值的角度来讲,3%并非最优研发强度。本文进一步对企业研发强度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企业研发强度管理的动机更强;相较于国企,民企进行研发强度管理的偏好更强。但是当企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已经获得,企业就相对没有动力再去进行研发强度管理。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研发强度管理是否会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研发强度管理嫌疑的公司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价值没有正向促进效果,即《管理办法》诱发的研发强度管理行为可能导致实际效果和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的预期效果不同。本文得到的结论揭示了中国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制定和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对于提升中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加快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证券分析师荐股评级有效性分析及策略应用》

张宗新教授指导的17级专硕学生任选蓉

 

摘要:自上世纪末专业卖方研究服务兴起,中国证券分析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卖方分析师队伍快速膨胀,研究报告质量却参差不齐并充斥市场。研究报告作为分析师向投资者传递其研究成果的载体,直接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师荐股行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市场效率,也关系到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 受到学术界、实务界以及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是关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 2010 年至 2017 年卖方分析师出具的全部评级报告为研究对象,以中国证券分析师荐股行为有效性及市场效应检验为主线,在分析相关理论机制的基础上,从长短期窗口、分析师声誉及机构投资者反应等视角展开实证研究。首先, 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分析师评级报告以及评级调整报告发布后相关联股票能否产生与之一致的超常收益率,结果表明“买入”和“增持”评级以及“上调至买入”、

“维持买入”和“上调至增持”的评级报告短期可以产生显著正的超额收益,长期则不再有效,“卖出”和“减持”评级短期内产生了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长期亦不再有效。其次,依据分析师声誉将评级报告全样本分为明星分析师和普通分析师两组,通过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短期内明星分析师的表现显著优于普通分析师,长期内二者则没有显著差异。第三,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动与分析师评级间关系检验分析师评级是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有影响,运用面板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的季度变动与分析师一致评级呈负相关,而且评级调整也会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机构倾向于增持评级维持的股票而减持评级上调的股票。最后,本文以分析师评级及评级调整作为投资因子构建投资策略,发现加入分析师评级因子后的动量策略和低估值策略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本文检验了证券分析师评级报告是否可以提供有效信息,针对各界对证券分析师行为的质疑做出了回答,为提升中国证券市场效率,规范证券分析师荐股行为和推动证券分析行业新秩序建立提供了实证支撑,也为投资者有效参考分析师评级报告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