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导向,是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培养的根本特色。专业学位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方式到实习、学位论文等各环节都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前专业学位根据实践需要设置了包括商业银行管理与供应链金融、证券与衍生品投资、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全面系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80%为近两年新开设课程。
专业学位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与相关从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充分反映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学院自2012 年3 月起推出专业学位实务模块系列课程,逐步形成了各专业实务模块、“行业分析”、“人文与职业素养”三大版块系列实务课程。各专业学位项目已先后邀请近200 位业界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
实务课程令学校与业界资源优势互补,让课堂与实践无缝对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双导师制”是经院专业学位培养中的亮点和重点。学院充分利用广泛的校友、业界及合作方资源,聘请具备较深学术功底,又有出色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业界知名人士作为实践导师,不断拓展校外导师库。每位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会有一名校内专业导师和一位主要来自业界的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截至目前,经济学院已建立起一支超过200 位专家组成的多元化校外导师队伍,包括来自基金、证券、保险、银行、大型工商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知名学者、业界名家、公司高管、政府部门学者型官员。他们与校内导师一起,共同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阔的实践视野,为学生提供从理论指导、专业实践到未来职业生涯设计的全面指导。
建立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是实现专业学位教育实践系列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专业实践的连续性和保证实习质量的措施之一。截至目前,经济学院已与上海银行、复星集团、上海创投、毕马威、汇添富基金、美亚保险等十余家单位签署协议共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更多合作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学院与实践基地在实务型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建设、校外导师指导、专业实习、职业培训等方面展开多层面合作。共建单位普通具备经营规模大、分支多等优势,具有较大的实习容纳能力,每年定期向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其中,上海银行获批成为我校首批四家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之一。
近两年来,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在总体就业形势较严峻、竞争激烈的就业背景下表现优异。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届毕业生都已进入全国乃至亚太各大顶尖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的核心岗位就业,就业单位各行业的国内外一流机构。从职业发展上看,各专业毕业生在各自的对口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从今年暑期实习报告统计来看,众多学生获得数个暑期实习offer,并有42 名学生在2014年9 月前已获得全职留用机会。
此外,经济学院在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社会认知上不遗余力,逐步树立起专业学位教育品牌。全国教指委成员陈学彬教授、刘红忠教授、朱叶教授、张宗新教授、宋军副教授、蒋祥林副教授等专业学位必修课的主讲教师于2010 年着手编写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方面的6 本必修课教材,并于2012 年9 月陆续出版发行,填补了全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材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