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在经济学院201会议室,
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林宁先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投资银行的结构与功能”。
林宁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G7结构性衍生品交易主管。2012年10月起出任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G7非核心资产固定收益交易主管,负责处理包括国债,互换,利率期权,以及复杂衍生工具等固定收益资产。林宁在投资银行界任职15年之久,此前曾在雷曼兄弟公司及野村国际担任过资深交易员。
“后危机时代”中的投资银行
林宁先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为同学们解读了“后危机时代”,特别指出了后危机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细分化的提高,这些特点对监管提出了很大挑战,而对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则是一个有力的监管方式。
林宁先生以1998年危机和2008年危机为例,指出这是投资银行发展的黄金十年,尤其是固定收益和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使金融行业特征开始有所转变。危机前,投行的交易部门规模远超投资银行部门,而危机后投行在努力降低对交易部门的依赖,以减少交易的损失而更多地收获佣金,得到更稳定的收入。随后,林宁先生具体讲述了危机之后投资银行的转变。以固定收益部门创造CDO为例阐述了投资银行创造产品的过程。谈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林宁先生指出了对市场不健全的担忧,一旦经济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问题就会暴露。
投资银行的结构与功能
在投资银行的结构与功能中,林先生特别强调了投资银行与传统券商的区别,以及与对冲基金的不同。他认为,很多投资银行在08年金融危机中巨额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银行交易衍生品时也自己持有大量标的产品如CDO。
对于影子银行中的衍生品,林宁先生认为自我融资是其重要特点,延伸了当今世界的融资做法,形成了一些新的融资形式,改变了债务管理的规则,直接刺激了投资。衍生品改变了当今世界的融资概念,带来了新金融产品的崛起。
同学们对林宁先生的讲座反响热烈,积极提问。经过林宁先生的讲解,大家对投资银行及其业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除了专业领域的讲授外,林宁先生还分享了其认清工作、不断寻找价值和发现价值的职业发展历程,令同学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