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专家开课】
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研究中心处长、著名校友陈左先生
主讲“国际视角中银行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
11月30日晚,经济学院金融硕士实务模块课程第182期于201报告厅正式开讲。本次课程邀请到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研究中心处长陈左先生主讲“国际视角中银行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讲座由
学院刘军梅副院长主持。
(刘军梅副院长主持讲座)
陈左先生,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研究中心处长,具有丰富的金融实务经验,主持运营了多个市场首单、首批投资银行项目,荣获“亚太最佳证券化交易”、“最佳投资银行项目”、“最佳股权融资项目”等多个奖项,多次拜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深入交流探讨。
一、银行集团与投资银行业务
陈老师指出,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加速国际化和综合化转型步伐,控股了基金、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竞争逐步升级为银行集团之间多牌照、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银行集团投行业务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如宏观环境不确定,实体经济投融资意愿不高,基数急剧扩张,投行业务大幅增长潜力有限等。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协同,一方面可以覆盖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如多元化融资需求、风险管理需求、并购扩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覆盖企业完整的生命周期。商业银行业务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主要用户,投资银行业务通过VC、PE、IPO、M&A为企业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两者业务相结合,利用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从创业到退出的一条龙服务。
(陈老师演讲场景)
二、银行集团投行业务发展的维度分析
陈老师从六个维度,分析了银行集团的投行业务: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具有宏观性、长期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目前,我国银行集团和商业银行具体到投行业务,多数未制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通常只着眼于短期(一年)发展目标。
业务组合。业务组合分为五个层次:银行集团境内投行业务之间的组合、银行集团境内外投行业务的联动、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联动、投行业务和新兴业务的交叉、银行集团与外部机构之间的投行业务合作。
经营模式。从国内外经验看,银行介入投行业务主要采取以下四种组织架构:内设投行部、金融控股集团及银行控股集团、事业部制、矩阵式。在盈利模式上,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基于存贷息差,投行条线主要依靠佣金或手续费收入。
人才队伍建设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一线投行业务人员,要求快速市场反应、全面分析等各方面能力,银行集团现阶段可考虑“以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为主体,以平衡计分卡(BSC)考核为补充”的绩效考核机制。
风险控制机制。从整个集团的宏观角度看,银行集团的风控机制主要表现在混业经营背景下如何设置“防火墙”;从微观角度,几种主要的投行业务有各自的风险点,如债券承销业务中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偿付风险、经营风险等。
企业文化。在经营理念、风险管理、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存在一定差异。然而组织内适度的文化冲突只要管理得当,反而可以提升组织绩效。
(与会研究生认真听课场景)
三、国内外银行集团投行业务发展经验及启示
陈老师从战略定位、业务模式、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总结了投行业务的发展。投行业务战略定位有高低比重之分。高比重的代表如瑞信集团,有限比重的代表如富国银行。对投行业务定位差异源于两者的约束条件不同,瑞信集团有对公业务和投行业务的传统优势,富国银行核心竞争力源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投行业务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业务经营模式分为四种:业务分层模式、品牌业务模式、解决方案模式、“大综拓”平台模式。在组织架构模式上分为控股投行和事业部制,代表分别是美国银行控股美林证券,以及平安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投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分为专职风险官和全员风险官。花旗银行遵循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思路,即通过专业化训练的风险官专职控制投行产品风险。从纯粹投行转型的高盛风险管理策略则更为多元化。
陈老师将国际经验对我国银行集团投行业务发展的启示总结为六条:1、制定符合实际的投行战略目标,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2、打造优势品牌业务,走差异化、特色化竞争道路;3、适时推动组织架构和经营体系调整;4、高度重视研究团队的作用和建设;5、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6、尊重投行文化,实行差别化的激励机制。
(陈老师与现场研究生充分互动场景)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同学们表示收获很大。讲座结束后,有同学继续向老师请教投行业务问题,陈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研究生张烙僮撰稿,何立民修订
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