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导师授课】
香港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申唯正先生
11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实务模块课程系列第208期在经济学院201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实务课程的主讲人为香港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上海直达软件有限公司法人申唯正先生,讲座主题为“金融叙事中心化与行为金融学研究”,2016级金融硕士班及黑龙江建行高管培训班部分学员听课。此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讲师卢华老师主持。
申唯正先生是西安交通大学MBA,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博士研究生。现任香港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上海直达软件有限公司法人、经济学院专业学位校外导师。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申先生任浙江金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总经理。2003年,申先生成功预测并参与橡胶、铜等品种的大涨势,获得5倍以上的收益。2007年,申先生牵头创办了上海顺牛投资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2008年,在金融危机大跌势中,申先生参与铜、橡胶等产品空头,有10倍以上的盈利。此外,申先生于2011年参与创立香港直达国际期货公司,并多次在中国证券报、期货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创办网站王牌栏目点图成金。
申唯正先生主要从金融叙事中心化的五种“强引力”财富幻象、欲望与理性、金融内化、金融叙事与行为金融学应用等方面,全面解读了金融叙事中心化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申先生首先指出,在完全信用货币时代,全球金融体系的四大价格信号—利率、汇率、股市、大宗商品,将决定每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及财政政策。而利率、汇率、股市、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是相对主观变量,每一个变量的重要变动,都来自于市场参与者对主观叙事能力的把握程度:谁的叙事性符合市场预期,金融资本就趋之若鹜;谁的叙事性差且经济预期转弱,金融资本就逃之夭夭。这正是鲍德里亚提出的符号效应,人类被导入到了金融叙事中心化的五种“强引力”财富幻象—货币幻象、债务幻象、杠杆幻象、市值幻象和对冲幻象—之中。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在一个没有锚定、没有定在、没有限制的非理性想象中,与它自身的叙事相关联,来自现实又脱离现实,来自物质又脱离物质,来自符号的功能又脱离了符号的功能,制约着整个对象化的世界。
此后,申先生分享了欲望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三大金融叙事“核心组织”。申先生认为,灵魂如同一叶小舟,飘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只有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才能阻止这叶小舟任凭大海的支配。20世纪80年代,张立文教授提出了和合学思想,在海德格尔对“爱智”精神思想挖掘的基础上,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的“爱”与“智”二元分裂运动进行批判,重构了人类的人文精神的丰富资源。三大金融叙事“核心组织”包括信用货币的缔造者—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市场信心的掌控者—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以及金融叙事化的“编导者”—五大投行:高盛银行、美林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
最后,申先生介绍了金融内化、金融叙事与行为金融学应用的相关内容。申先生指出,金融化世界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生活世界的“金融内化”。从个体自利的经济理性,到群体追逐的金融理性,呈脱域性的发展,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被“金融内化”,成为金融化生存世界的特有范式:个人唯金融资产性收入、企业唯市值和股票溢价、国家唯GDP增长率、社会唯金融资产规模。“金融内化”的单向度追求,考问着人类精神自由度的伸张。金融叙事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应用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算”与“骗”,要想在一场90%的人都要牺牲的战争中保全自己,心态比技术更重要,避险比逐利更重要。最后,申先生向同学们推荐了相关书目,如《易经》、《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黑天鹅》、《非理性繁荣》等。
整场讲座过程中,申唯正先生旁征博引,内容充实,分析详尽,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讲座最后,在座师生就金融叙事中心化、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申唯正先生对此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收益匪浅。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研究生孟子君撰稿、何立民修订
2016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