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税务专业硕士精品课程《国际税收实务(进阶)》本学期的课程正式结课。上海法学会财税法学分会理事、德勤中国荣休合伙人林绥先生,为经济学院税务专业硕士带来了本学期最后一堂课,本次课的主题为“关联交易与转让定价管理的中国实务”。
作为深耕跨国税务领域三十余载的权威专家,林绥老师在本学期收官课程中创新采用“政企双维推演”教学法。在解析某跨国集团供应链重组案例时,既引导学子代入企业角色设计最优税务架构,又切换至税务机关视角评估转让定价合规性。这种“攻防转换”的沉浸式教学,使在场师生深切体会到OECD范本与中国税法的交互张力。“转让定价的本质是商业逻辑与税收主权的动态平衡”,在考虑企业相关业务处理时要从供应链、企业生命周期、经营全要素等多角度来衡量考虑。
在本次课程中,林老师先深入讲解了实务中关联交易申报的信息披露要求,详细解析了预约定价安排的实施方式,以及成本分摊协议的核心原理。同时,林老师还系统回顾了可比性分析中的五大要素,为同学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后,林老师通过案例推演的形式,引导同学们从税务机关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企业在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及集团内部劳务服务费分摊等方面可能面临的实务问题。通过这一实操演练,同学们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转让定价以及集团内部共享服务费的安排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显著提升了同学们对复杂实务问题的认知。
本学期课程的最后一讲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圆满落幕。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林绥老师表达诚挚感谢,并表示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扎实掌握税收实务方法论,持续保持对税务事业的热忱与信心。林老师也在课程结束时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始终坚持方法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专业能力,勇敢表达自我,积极展示才华,在职场与生活中放开手脚、迎难而上、不断进取。

林绥老师在为期九周的教学周期中,课程设置七大渐进式模块:从国际税收生态与实务方法论筑基,逐步深入税收协定待遇判定、常设机构认定、跨境服务税务考量等专业领域,最终聚焦产业链重组税务规划等综合实务。每个模块均配备典型中国案例,如通过制造业企业跨境劳务支付案例,具象化诠释税收协定与各国国内法在国际税收实务的实践应用。这七个模块的课程内容,都与中国实务紧密结合,像一把打开实务大门的钥匙,从晦涩的法规条文到鲜活的商业决策,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税务管理在跨国经营中的战略价值。短短九周的课程里,林老师凭借其渊博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带领同学们回顾中国涉外税收发展的点滴历史,体会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的利益博弈,感受实务案例腾挪变换中的税收智慧,令人收益颇丰。
感谢林绥老师本学期的辛勤付出与精彩分享!衷心期待林老师今后能继续为税务专业学位项目带来更多高质量课程,持续为国际税收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助力学生在全球化税务实践中不断成长、脱颖而出!
撰稿人:田薏炜
审核人:杜莉,王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