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上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88期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蒋昌俊教授来到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智能三脑与智能算网”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朱宏飞副教授主持。
蒋昌俊,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誉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成果获中、美、德等国发明专利120余件、国际PCT 22件;发表论文300余篇(含ACM/IEEE汇刊100余篇),中英文专著6本;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1)、HO PAN CHING YI Award(独立)等。他长期致力于网络计算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印度等国家院士等知名专家正面评价和引用,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讲座伊始,蒋老师提出了三脑概念,即“人脑、电脑和数脑”。人脑是人类认知的来源,电脑是人类计算的延伸,数脑则是利用数据统计的大模型。电脑自上个世纪初被发明以来,以确定性的逻辑为依据,延伸了人的计算能力。电脑基于预设规则、条件,通过逻辑来得到结论、做出决策,同时将知识和信息进行形式化表示,从而便于计算机进行精确处理和推理。在应用方面,电脑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数学、物理等领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定理证明,提高证明效率和准确性;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通过逻辑推理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蒋老师认为,电脑的主要优势是基于逻辑推理的严密可靠性;不足之处则是难以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信息会影响运行,需要利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建立知识库。
接着,蒋老师提及,数脑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深度学习原理和强化学习原理。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模式,并通过环境交互学习决策策略的方法,基于奖励机制优化决策过程,实现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和进化。同时,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重要分支,通过深层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学习,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力量。
在数脑的应用方面,蒋老师认为主要包括智能推荐、自动驾驶和交易风控三大方面。智能推荐是指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自动驾驶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道路环境进行感知和理解,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和驾驶;交易风控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交易的实时监控和风控。同时,数脑也面临挑战和机遇,如数据质量和标注问题、模型可解释性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跨领域应用与迁移学习等。对此,蒋老师强调,科技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科技即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然后,蒋老师总结了智能三脑的异同点。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能处理信息、学习、适应以及目标导向,不同点包括计算速度、能耗、并行处理、学习方式、灵活性、创造性、感知能力、情感和意识、可靠性、决策能力这十大方面。从人脑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相互影响来看,人脑智能启发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是对人脑智能的模拟和拓展。在未来,随着多种智能的融合与升级,相互吸收与借鉴,逻辑与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结合将更加深入,从而实现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增强、自主学习与进化能力的拓展以及情感智能的发展。
讲座最后,蒋老师提到了智能算网的概念。智能算网诞生于数字经济的背景之下,在其关键要素——算力的支持下,从单机计算、集群计算、网格计算,再到边缘和方舱计算,实现了算力的时空开放。在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新阶段,我国在全球算力排名第二,以“领跑者”的姿态活跃在全球舞台上。此外,国家的“东数西算”工程,作为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国家级重点战略工程,为搭建一体化算力网络和实现技术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结语,蒋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告诉同学们,在研究智能与算力时,我国可能会面临外界的技术封锁,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国的技术发展,反而会促使我国加强自主研发,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蒋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感谢蒋昌俊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许俊荣
审核人:朱宏飞,许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