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学位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实务课堂|冷斐:生物多样性金融——现状与趋势

  发布日期:2024-12-02  浏览次数:

11月28日上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BIOFIN)国家协调员/项目负责人冷斐女士应邀来到复旦大学,为经济学院金融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带来了主题为“生物多样性金融:现状与趋势”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志青博士主持。

冷斐,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BIOFIN)国家协调员/项目负责人,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NFD)等多个国际项目中国地区项目负责人,致力于生物多样性金融、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早期行动项目(GBF EAS)和NBSAP更新等研究,并负责调动多方资金资源支持国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开展多个项目支持地方政府和机构落地并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工作。

在本次实务课程中,冷老师详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现状与趋势。首先,冷老师通过课堂互动引出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组分的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惠益公正公平分享。

接着,冷老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的概念、进展和案例。生物多样性金融是为生物多样性融资和管理资本,以及利用金融和经济措施支持可持续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实践。在生物多样性融资方面,大部分生物多样性资金是由政府资金支持,全球约78%的生物多样性融资来自发达经济体,约22%来自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每年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高达7000亿元。针对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现状,冷老师引导我们思考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缺口如何解决。一方面,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然后,冷老师说明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的解决方案,如生物多样性补偿、碳市场、自然债务置换等方案。冷老师强调,所有解决方案的落脚点最终需着眼于人和自然,发挥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冷老师还具体介绍了不同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实践,如马来西亚的转移支付生态系统等。

进一步地,冷老师详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大会(CBD COP16)的核心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融资之间的融合及协同的重要性。关于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冷老师提到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来缩小融资缺口、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等。

最后,冷老师从国际机构的视角谈到了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议题:第一,开展工作需要明确目标及需求;第二,政府、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非常重要;第三,各地区需要制定具有特色的方案和路径,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感谢冷斐女士的分享!

撰写人:邓逸舟

审核人:李志青,许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