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品牌活动 / 外滩智本汇沙龙 / 正文

校友会快讯 | 外滩智本汇沙龙第五场活动成功举行--教育创新发展及投资之路

  发布日期:2017-03-22  浏览次数:

3月18日下午,“外滩智本汇”第五期沙龙在上海外滩顺利举行。“外滩智本汇”沙龙是由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发起的,以复旦经院资本界校友为核心,背倚复旦多学科综合优势,携手各领域精英的互动合作平台。该平台的宗旨是信息分享、经验交流、产学融合、校企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本期沙龙主题为“教育·创新·投资”,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主办、光华教育集团承办。

本次活动由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总裁兼首席研究官洪伟力主持,有幸邀请到三位教育界、资本界的嘉宾进行教育行业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分享,分享嘉宾依次为光华教育集团董事长鲁育宗、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本次活动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先生参加。

主持人: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总裁兼首席研究官洪伟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联席执行会长赵定理致辞


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

首先,主持人洪伟力校友进行了开场致辞,对前来参加沙龙的各位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联席执行会长赵定理进一步讲述了“外滩智本汇”的成立初衷,希望大家珍惜平台、分享理念、增进合作。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先生发表了致辞,祝贺并赞赏了“外滩智本汇”举办的沙龙活动,并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见解。他强调了教育本身要创新,而且要教育出来可以创新的人,因而教育和创新的联系非常紧密。此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天然的和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有关,综合考虑下非常复杂,“教育哲学”这门学科应运而生,因此无论是从投资、教育改革还是国家未来改革等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对教育问题进行仔细深刻的研究。最后,他再一次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分享嘉宾:光华教育集团董事长鲁育宗

光华教育集团董事长鲁育宗首先进行了《未来教育创新与投资机遇》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经历的曲折历程,指出教育模式单一化、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包括教育思想严重落后、脱离实践,教育教材陈旧、缺乏创新,教育改革失败,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等等。他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对比中国欧美教育,是不是小学、中学、高中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而进入大学阶段便被欧美学生迅速超越?“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他如此总结道。

接下来,鲁育宗畅想了未来教育的形态,包括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定制、大数据学情分析、自适应学习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等等。传统学校教育往往固定学科、固定课堂时间、以考试来衡量学生能力。未来教育中,学科将会融合、项目时间自由,学生以learning center的形式进行学校注册,大家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学习,个性化学习,而且学校不再用考试而是成果展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其实,拉丁文“大学(universitas)”一词,原意就是“行会”、“社团”、“公会”之意,历史悠久的牛津、剑桥原本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的地方,而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的陆续成立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带有玩笑性质的故事,一部分对牛津不满的人出来创立了剑桥,一部分对剑桥不满的人创立了哈佛,而一部分对哈佛不满的人创立了耶鲁,正是这群人的不断创新和追求真理的叩问成就了当今世界的教育辉煌。那么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中国并不缺少类似于牛津、剑桥等早期形式的大学,比如拥有976年历史的岳麓书院、还有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稷下学宫,为什么没有传承下来?这将是他今年去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我们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认为有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北大清华,并且未来大学的形态有可能变得非常不一样。以美国公开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为例,随着在线网络公开课程的发展,美国四千所大学当中可能只会留下不到一百所所超级大学,其他转变成learning center,或者最多变成学习的community,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学可能引来1000年来最深刻的变革机遇。


此外,他还提出两个设想:为每个孩子办一个学校,以及让每个好老师成为一所学校。在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家长不恰当的预期,因此他提出未来可以给每个孩子办一个学校。以Altschool为例,在这家个性化教学机构中,没有年级、学科之分,以项目为基础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Google的创始人、facebook的创始人等著名企业家都投资了这家机构。他认为这可能是未来的教育模式。从老师角度,好的教师资源非常重要,因此未来可以让每个好老师成为一所学校,未来学校有多大不重要,拥有一流的老师才是王道。

鲁育宗还从从企业家的角度分享了自己2008年开始创办光华教育集团以来的心路历程,光华教育集团发轫于2008年8月8日成立的上海光华学院,目前集团以国际教育为核心,拥有剑桥国际中心、AP教育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双语学校、语言培训中心、留学咨询服务机构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行业投资、教育产品研发、教育培训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教育集团。目前集团旗下有10所学校,大约有2万名学生。除了以上学校,光华当下正在做的2个项目包括:1)光华启迪,个性化学习中心,根据学生定制学习内容,采取导师制、项目制,并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服务;2)EDUMALL,一个高端教育的集合和的体验中心,在城市中心、shopping mall中用一层空间(3000~6000平方米)把教育机构整合在一起,包括语言、才艺、创新教育等等,是个一站式的培训和学习mall,并寓教于乐。希望光华的每一步,都有创新的火花,也为教育改革带来一些新的探索。


分享嘉宾: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

第二位进行分享的是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她从投资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及如何为教育企业加力。首先,她介绍了贝恩投资的起源,公司不仅是进行投资,还设有运营、投后管理团队,依靠为企业创造价值来获得收益。贝恩投资的亚洲基金采取泛亚洲的投资策略,通过全球平台的资源在本地寻找优质资产,2005年以来投资了42家企业,总投资金额达到72亿美元,涵盖教育、金融服务、TMT、消费、医药等等,在教育投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接着,她简要分析了中国的教育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较大;线上教育占比较小,未来有增长空间;教育的理念与技术都在变化。此外,我国教育市场有一些比较好的发展契机,包括政策逐步明确、鼓励民营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发展;教育逐步获得资本的青睐;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的进入用技术创新推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她强调,做教育方面的投资,切忌忘记教育的本质,教育并不是赚钱的手段,如果赚钱也应该是提供了比较好的教育内容与载体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因为孩子的时间不可逆,无法纠错,作为提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人需要担负起责任,因此她在投资时会筛选掉那些不为了孩子长远发展着想的企业。

大部分创业者在初期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资本如果能在管理方面加力,便能帮助他们实现教育梦想。谈及资本如何为企业加力,她举了自己以前的投资项目瑞思学科英语为例。瑞思学科英语的理念在于教学生用英语思考,通过语言来学学科、通过团队学习学会怎么与其他人交流、提高领导力。瑞思在课外英语补习的市场中目前市场排名第二,近两年市占率提升最快,目前在北京有40到50家直营学校,在北京市场地位牢固,并在其他核心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瑞思共有一百多个学校,其中有七十多家直营学校,共有约10万个学生。瑞思最具核心力的教学项目是针对3-6岁的学生,家长口碑也非常好。当2014年贝恩投资刚介入瑞思时,瑞思遇到了一些困难,包括招生率下降、授课率下降、EBITDA指标也有所下降。考虑到最根本的课程并没有问题,品牌也在焕新,于是团队便在运营环节寻找原因,通过每个学校的面积、每平米利用率,找出收入成本平衡点。经过仔细调研,发现问题在于营销手段比较落后,导致营销转化率低,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在收入、成本、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做了改善。1)收入端:数据化营销、更加精准地找到客户,并且通过现有客户来提升口碑、通过口口相传吸引潜在客户;2)成本端:调整了房地产策略,包括学校的布局,通过合并图书馆和影像室、两三个学校共享一个演艺室等途径提高单平米利用率。3)人力资源:针对上海做了本地化的改善;并将教学与服务分开,为每个老师配备了助教,提高教学质量,师生比得到提高,老师流失率也随之下降。以上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瑞思的利润率逐年提高,并且在不断摸索之后制定了非常详细的KPI,将招生数量与之后的开课率、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由此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动力。

此外,为了多元化发展,瑞思管理层勾勒出了多个发展机会,通过多个维度的比较明确新的增长引擎。第一,瑞思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注重素质和语言教育而不是成绩。第二,巩固核心业务,提供夏令营、海外游学服务等等。第三,公司重点不在于技能的教学,因此并不会随意拓展业务。第四,构建外部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国际学校。第五,公司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3-6岁年龄段业务,未来将通过一系列综合的策略全面提升7-12岁年龄段业务表现,包括改进潜在顾客开发流程、开发衔接课程,开发线上辅助课程,减少课程时间等等。

最后,王励弘又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覆盖孩子们知识文化、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三大领域的能力,并辐射语言、技能、知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四维和管理六大核心素养,因此创业者需要缜密地规划、开发课程。她还提醒创业者,线上教育产品更多是给孩子以资源、工具(特别是以后随着机器人、AR的普及,线上能够提供的会更多),但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需要在线下进行。因此,从投资角度来看,创业者并不需要盲目地从线下转化到线上,因为线下教育很重要,而且线上没有较好的盈利模式。她认为教育行业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机会,创业者只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在回归教育本质、保证教师资源质量的前提下,资本可以帮助创业者在经营上做得更出色、让好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实施。回顾自己的投资成绩,虽然瑞思和金宝贝投资回报都比较好,但更大的收获在于通过这两个教育集团能够改变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这也是王励弘在投资成功方面更有成就感的地方。


分享嘉宾: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

第三位进行分享的是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他从早期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资。谈及对于教育的兴趣,一方面,风险投资的本质是选择创始人与团队,因此他对于教育对人的影响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作为一位父亲,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并且还在不断探索。切入主题之前,他先介绍了蓝驰创投的起源,蓝驰创投成立于1998年,是专注于科技创业公司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接着,他明确了本次分享的重点,由于教育包括公共产品与消费产品两个重要部分,而教育的公共产品部分不应过度商业化,因此他本次的分享主要是教育消费产品部分的投资,包括早期投资者在寻找哪些教育领域的企业、哪些技术能够解决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投资者,他往往从上往下寻找投资机会,从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结构、理念发生的变化来看教育市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第一,独生子女家庭给了儿童非常大的话语权(决策权、资源的占有);第二,大学扩招导致就业难;第三,80后的家庭结构421结构(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导致这些80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教育小孩。从上往下筛选,便可以找到最具成长性的领域——早教/幼教、职教、考试、留学、终身学习。而最难突破的领域则是K12、高等教育。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市场的痛点在于80后的家庭结构导致“教”不如“陪”,而找到痛点、明确教育的本质之后,创业者需要打造出品牌,因而还要从消费品营销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接下来他举了两个投资案例,分享了这两个企业通过一步步试错、发现市场需求的过程。

第一个案例是“VIP陪你练”,这家公司主业为线上真人一对一乐器陪练。初期做线上辨别琴声、自动纠音,后来由于技术约束而放弃;后来做小视频课件,但是问题在于客户留存率太低;第三阶段开发了陪你练1.0版本,进行收费批作业;目前开发了陪你练2.0版本,从事收费陪练业务。2.0版本一开始免费试用,两周之后家长口碑非常好、甚至主动要求付费。从这四个阶段就可以看出公司是如何通过试错来找到教育效果和商业的结合点,即越来越忙的80后在用钱换时间。这种价值在定价上没有锚点,之前没有普遍存在的模式,因此一旦开发出有效的模式之后,盈利能力会比较强。总而言之,“VIP陪你练”延续了原先乐器老师的陪伴方式,只不过让老师参与课程的方式更为简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正因为满足了双方的需求,续费率越来越高,这也是公司利润的核心来源。受这个案例的启发,他认为创业者要关注各类为80后省时间的线上服务,并从方式、空间、场景三个维度关注怎样运用技术创新更好地“陪”孩子。

第二个案例是“美术宝”,它是面向美术学生的垂直教育应用,为培训画室赋能,提供软硬件全套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美术宝”为学生提供线上美术作品点评、视频示范教学等,学生可以用手机拍照上传或者进行语音提问,在线美术教师会提供解答指导。它抓住了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即希望得到老师高频次的指导、在短时间内提升能力。朱天宇也分享了它的试错历程,一开始通过招生变现,却发现并没有太多差异化;之后做了内容创新、直播、智慧校园方案,找准市场需求,目前在画室市场市占率达到30-40%,以后可能会成为多品类艺术平台。

进行案例分享之后,朱天宇展望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互联网为人类带来的冲击包括信息、商务和教育三方面,虽然教育是个很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技术不能替代全部,但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技术目前已经在解决营销、教育资源的跨空间跨时间配置问题,未来将试图解决:1)通过一些工具解放老师、为老师赋能;2)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包括场景数字化;3)如何更好地“陪”孩子。同时,他强调要走出误区,要让工具适应人、适应教育过程,而不是人适应工具。而且互联网只解决了信息的匹配、流动性和分享,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未来互联网在个性化学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提到了ALTSchool,认为这种普惠的个性化教学是技术创新给教育带来革新的一个角度。此外,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提升,交互界面上的革新都可能降低人的认知过程带来的成本。

最后,朱天宇对演讲进行了总结,分享了作为一个早期投资者看到的机会。在他看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三点:1)针对80后父母的需求——“教”不如“陪”;2)为老师赋能、为学生插翅:希望有技术让工具适应人,解决教育的问题;3)无数据、不个性: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是颗粒度非常细、连续的海量数据,这对个性化教育至关重要。他还补充道,虽然没有从投资角度来看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但在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消费产品属性交界处,他也看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虽然之前所讲的投资是投有成长、市场化的产品,但他也看到很多产业资本创始人是带着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去创业而不是投资,这可能会真正解决教育创新的问题。民间有大量的智慧、资源、精力愿意去做教育创新,只是缺少疏导的方式。他在北京看到了个人甚至公益基金会等第三方逐渐对教育创新形成补充,他希望假以时日,这些举动能够和商业化潮流融合在一起,为中国的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十分钟的茶歇之后,会议进入了头脑风暴环节,各位嘉宾热烈讨论了对“教育+互联网”的看法、畅想未来教育模式以及投资者们的兴奋点,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政策的变化对于教育投资的影响以及教育的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整场活动在各界校友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正如杨玉良院士所说,教育天然的和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有关,同时教育与创新之间更是密不可分,因此从创新、投资的角度来深刻地理解教育、探究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便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政府、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以及创业者们等各个参与方的努力,未来的教育能够真正解决中国教育当下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更强的能力去实现中国梦。

头脑风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