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品牌活动 / 外滩智本汇沙龙 / 正文

校友会快讯 | "外滩智本汇”沙龙第四场活动成功举行--医药健康行业创新趋势的发展及投资之路

  发布日期:2016-11-30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27日下午,“外滩智本汇”第四场活动在上海外滩顺利举行。“外滩智本汇”沙龙是在复旦经院全秀校友会执行会长赵定理倡议下,由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发起的,以复旦经院资本界校友为核心,背倚复旦多学科综合优势,携手各领域精英的互动合作平台。该平台的宗旨是信息分享、经验交流、产学融合、校企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本次活动由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主持,有幸邀请到四位医药界、资本界以及创业界的嘉宾进行有关医疗与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的主题分享,分享嘉宾依次为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杨青博士,德同资本医疗健康行业合伙人许谦、杨昆以及睿宝儿科总裁杨唯璐。

活动在邵俊校友的主持下于下午2点半正式开始,邵俊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1986级校友。现任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曾是国内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龙科创投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他曾经主导投资的企业包括无锡尚德、银联电子支付、91无线、博腾制药、来伊份、步长制药等。

杨青博士首先进行主题分享。杨博士从纵览、趋势、观察以及平台机会的四大板块介绍了医药健康创新合作平台及生态系统的趋势和观察。

纵览板块着重从科学研发角度分析了目前医疗市场的发展与挑战,发展体现在:第一,以美国为代表,被批准的新药数量以及频率都在逐渐的积累;第二,新药研发领域前五大疾病顺序有较大变化,主要趋势是从70年代开始抗肿瘤药在持续增长,有三分之一的新药研发管线都是抗肿瘤药,而抗感染药的研发投入在持续减小,反映了各个国家公共卫生改善以及对抗生素机理的深入研究所取得效果。第三,全球的医药行业对研发基金的持续高投入,前瞻性的来看,全球医药研发费用投入到创新药研发总资金目前达到1400亿美金,未来可能达到1800亿美金,将会面临的挑战就是新药的研发的生产率能否跟上。第四,全球新药研发行业蓬勃发展,肿瘤和罕见病的新药将会占据主角。以癌症作为典型例子,今后几年癌症发展绝大多数上市新药均为靶向药物 说明在过去几年对癌症疾病机理的研究是比较成功的。而医疗市场的挑战在于新药的研发失败率很高,新药研发的单位成本在大幅上涨,三分之二的在研新药项目活不过二期临床 成功率十分低。而新药研发成本逐渐增高的原因主要是1)创新药所针对的疾病机理和科学越来来复杂;2)创新药专利到期后,其仿制药会继续在市场上以更低价格销售。 所以创新药必须针对尚未满足的医疗需要,做增量而非存量;3)传统新药研发的治理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有缺陷。

趋势板块则从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医药行业的近年的变革与演进。医药行业的变革与演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从全球医药市场总量来看,生物药物的从18%增长到26%;从新药研发生产率的趋势来看,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生产率也近年来超过平均水平。其次是研发价值链重构。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合作和外包价值逐渐体现,现在鼓励以开源的方式与学术机构和新药研发公司合作,提倡从基础科学研究到知识颠覆性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使得知识能够更好的传播。大型药企的合作模式也逐渐变为从被动到主动去打造一家企业。

在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子领域,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亚洲企业开辟新蓝海,从新药研发价值链最早期往下延伸,逐渐形成一体化开放式的研发及生产技术能力平台。最后一点是产业集群形成,以美国波士顿和旧金山湾区的生物科学技术集群为代表,产业集群是医药行业的一大特点,从对风险投资的吸收来说,旧金山硅谷以2016年上半年35亿美金的风投领跑,除美国的几大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之外,英国和德国各有小规模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在杨博士看来,一个好的产业集群除了需要一流的, 规模大小不一的企业之外,还需要有一流大学、一流临床研究机构、一流的人才以及一流的投资人。

  观察板块则分析了医药行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报告分析了三个因素:资本驱动、边缘创新、生态系统。以美国健康产业资本投入和风险投融资为例,辉瑞、诺华等传统药企除了内部研发的投入,还积极通过企业风投基金对创业公司直接投资,大型药企希望将早期新药研发的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创业公司及其投资人。从数据上也能看出风险投资的平均交易额在过去几年大幅上升,这也体现了资本在医药健康领域起到的配置作用。另外,杨博士分享了他关于边缘创新的假设和观点, 认为许多创新来自于资源缺乏的边缘地带。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念,目前我们处于创新不断加速的阶段。他还以1957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和1976年基因泰克公司的案例阐述了边缘创新的理念。关于生态系统这一块,杨博士总结了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所需要的五要素:结构丰富互补,价值链完整开放,人才多样相关联,资金充足并能承担风险,政策稳定透明。同时他还指出,根据自己和前同事对十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中国、以色列和韩国在这十一个国家中属于“未来创新者”。平台机会板块杨博士重点介绍了药明康德企业的发展以及平台战略实例。药明康德提出的平台+旨在与客户互补,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资源资质资本,并列举了抗乙肝创新药物,全球同步开发首创降脂药、孤儿药虚拟研发等几个案例让大家更为了解“平台+”的实质含义。他认为一家开放式新药研发生产技术能力平台型公司能够可持续地降低成本,并缩短科学假设的验证周期,从而提升研发效率。与平台公司合作可激励外部合作,并避免一些与传统研发模式有关的决策偏见(例如,这类合作可以正确地激励公司寻求真相而不是一味地将内部项目往前推进)。它为创业提供了动力,因为它可以让位于全球任何地方的具有出色想法的科学家发现并开发创新药物,从而造福患者。而这也是药明康德努力的方向。

短暂的茶歇后,德同资本医疗健康行业合伙人许谦与大家分享了对于医疗服务行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的看法。他表示受益于老龄化加速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未来仍将迅速扩容,但不足在于医疗资源总量虽有增长但速度跟不上。中国公立医院居于主导地位,存在以药养医、资源错配等问题。近几年新医改政策不断推出,民营医院有了一定的发展,2013年起医疗服务相关投资持续大幅上升。他认为医疗基金投资项目的关键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的定位;二是拥有核心的竞争优势(比如稀缺专家资源、医学院资源、政府资源等等);三是医生的获取;四是关键运营指标如门诊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等。同时表示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结合,历经信息化、网络化、互联网医院不同阶段,未来应该会发展到“互联网+智慧医疗”的阶段,实现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深度结合。中国在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结合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智慧医疗有巨大发展空间。

紧接着德同资本医疗健康行业合伙人杨昆与大家分享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的看法。首先从全球来看,美敦力、强生公司持续领跑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另外医疗科技IPO活动下降,但总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再来分析中国市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具有超过6000亿市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但不足之处是器械公司在中国仍然处于小而散的局面,并且小的公司没有被收购的动力,目前行业整合的意愿并不高,但未来行业集中度提高应该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心血管、体外诊断、骨科将是中国前三位的器械细分市场,并表示未来中国可能还会存在很多本土创新的机会,如心梗、脑梗、透析等急性疾病就有一个就近需求,会刺激县级医院的发展。因此他提倡多层次驱动,积极鼓励和扶植本土化创新。最后,杨总也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机会的思考:一是投资布局向早期投资与后期整合两头延伸;二是从疾病谱出发,关注产品创新和产业布局;三是注意细分市场的天花板;四是注重对于企业的考量;五是随时关注政策层面变化;六是有多重退出方式。

会议最后,睿宝儿科总裁杨唯璐校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企业情况。她从自己带孩子看儿科的亲身体验发现了儿科医院的创业机会,并详细阐述了自己创办儿科医院的五个原因:一是儿科医院跟公立医院并不存在明显竞争;二是儿科医生在公立医院里待遇较低,希望通过民营企业给儿科医生实现更好的价值平台、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支付问题,儿童的病一般并不是大病,因此对医保的依赖性和敏感性不强。四是儿科医院在中国创办的可能性,比如IVF行业虽然火,但是准入高,在国内很难拿牌照,而儿科需求旺盛,因此得到一定支持。五是儿科本身的特性,70%-80%可以在门诊的层面解决。随后,她对睿宝儿科的组织系统、服务环境以及运营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公司在创立18个月后实现盈亏平衡,并且在.B轮融资后会在上海形成4个儿科卫星门诊和1个区域医疗中心的格局,并且开始向上海以外的城市发展。

整场活动在四位嘉宾的热情分享以及各界校友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正如杨青博士所言,比起目前大行其道的人工智能或是互联网行业,医药行业的变化要慢得多而且也受到更多监管,其产品开发生命周期非常漫长。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此医药研发的变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众多热衷参赛的人士共同的参与,医药和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技术能力平台所具有的潜力是独具魅力的,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创业家、资本家、科学家等各界人士一起来参与这场长跑,将大家对医药行业的愿景转化为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