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十七——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

2012年10月30日下午15:15-17:00,经济学系在经院514会议室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经济学系陈硕老师主讲,主题为“Rural Tax Reform: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Local Public Finance”。经济学系副主任高帆老师主持了研讨会,经济学系的各位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陈硕老师首先指出由于农业在经济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经济学有检验制度变革对农业发展影响的长期传统。而中国在1949年之后经历了丰富的制度变迁,现有文献也认为这些变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中国为识别农业政策变革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接着,陈老师指出该领域的现有文献大都将农业改革的作用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由于农业与其他部门的紧密关系,发生在农业部门制度变革的作用会“溢出”农业部门本身,进而影响其他部门(例如: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行为。这方面的影响现有文献并没有涉及。因此,利用2003年中国农业税取消这一政策,陈老师试图综合分析该政策对农业、农民及基层政府行为的影响。

此后,陈老师按照背景、数据、实证检验、稳健性分析和结论这一思路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影响。陈老师指出:2003年农业税总额是320亿,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6%。取消农业税收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全部结束。改革的时空差异为采用双差分方法识别政策效果提供了机会。接着,陈老师利用1999—2009年县级数据,依次检验了改革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陈老师的研究发现:首先,改革显著增加了粮食产出,这种增加通过增加农民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可以解释2003-2005年农业产出增长的14%;其次,改革也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消费增加,并缩小了城乡间收入差距程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作为应对措施,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来弥补损失。一系列稳健检验包括倾向值配比方法、以及考虑了企业所得税改革等均没有改变上述结论。

在陈硕老师的学术报告结束之后,张晖明老师、焦必方老师、严法善老师、封进老师、戚顺荣老师、张晏老师、高帆老师、樊潇彦老师等就相关问题与陈老师进行了交流,包括DID技术问题、农业补贴等改革的影响问题、农村荒地及种植结构问题、检验的动态化和跟踪检验问题等。此次学术报告会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