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经济系举行了第63期“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本次会议邀请到了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朱宏飞助理教授主讲“融资约束、产业异质性与国有企业垄断”。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马涛教授、车嘉华教授、王弟海教授、杨青教授、高帆教授、宋军教授、樊萧彦老师、周宇老师和高虹老师等多位老师,以及经济学院的众多同学们出席了此次会议。
首先,朱宏飞老师从宏观数据出发,描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不同产业国有企业占比、国有企业产出和负债情况。总得来说,九十年代起国有企业数目和产出占比都显著下降,然而负债下降的比率有限;具体细分到产业,竞争性强的下游产业国有企业占比和负债下降得都较大,而垄断产业国企下降得比较少。因此,朱宏飞老师希望探讨的问题是,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否不仅与企业的所有制有关,还与企业所处的产业异质性有关,并继而希望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实证检验来验证这一猜测。
在方法上,一般而言,研究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多用现金流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考察其是否显著并得出某一类企业是否受融资约束的实证结论。然而,朱宏飞老师指出:第一,该种方法不够稳定,其隐含假设是如果现金流不受影响,那么企业不会受到融资约束,而这与现实显然是不太相符的;第二,用现金流标度融资约束是相对间接的方法;第三,该种方法止步于某一类企业,即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是否受融资约束的结论。并且也有国外学者指出,该种方法也存在其他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与一般计量方法不同,朱宏飞老师创新性地采用了非均衡模型,通过对企业贷款意愿和银行供贷意愿的非均衡分析,比较供需程度,不仅能判断具体行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否融资约束,并能够进而估算每一家企业受融资约束的概率,这对该问题的未来工作开展十分有意义。
最后,朱宏飞老师基于数据和实证结果给出主要结论。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如烟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冶炼产业等,国有企业占比大,且受融资约束的概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而在服装纺织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仍为国有企业主导,因此所有制对融资约束差异的影响较大;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管制放开,二者差距迅速收敛,进一步印证了朱宏飞老师的结论。在国有企业占比较低、竞争较为激烈的下游产业,如食品、服装、金属制品等产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融资约束的概率几乎相同且都较高,达到了80%,故企业的“国有”属性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融资优势。因此,朱宏飞老师指出,简单地认为所有制是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是不全面的,还需要对产业异质性加以考虑。
与会老师和同学们也围绕会议主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晖明老师赞同朱宏飞老师的观点,并指出当前政府主要扶持当地主导产业,其是否为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大;马涛老师也表达了民营企业的特质使银行的供贷意愿下降。朱宏飞老师的研究为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使问题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企业所有制的约束,而是通过对产业特点和市场结构的探讨,给出更加具体的结论。本次会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