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第62期:中国特色的地方分配政策:土地财政的政治经济学

  发布日期:2016-12-01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15日,经济系举行了第62期“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本次会议由经济学院副教授章奇老师主讲了“中国特色的地方分配政策:土地财政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系张晖明教授、王弟海教授等多位老师和众多经济学院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章奇老师首先从选举拉票角度出发描述了政客如何进行政治利益交换的过程,阐述了正规制度体制下的政治利益交换以及非正规制度体系下的利益分配方式,并简要分析了什么情况下政客更愿意向底下人分配利益。从相关动机出发,章奇老师提出,在集权程度高,且面临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即内部斗争和外部影响少时,由自上而下的网络授予权力的情况下政客越不愿意向底下人分配利益。

随后,章奇老师提出,在省级范围内,我国往往会采取土地财政作为分配性政治的工具。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官员利用对土地资源的控制权,通过压低工业开发区的土地价格,同时提高商用及住宅用地的价格来弥补工业用地的价格损失,来招商引资的土地使用行为。在这一做法中,资本家和经手官员都是利得者。这种方式也是政府官员作为政治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章奇教授由此引出土地财政和集权程度之间的关联分析。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章奇老师将单位商住用房的价格与单位工业用地价格的比值作为土地财政规模的指标,以与省长、省委书记有关的中央省委常委所占的比例作为集权指标进行分析,以各省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将其他一些变量也加以考虑,其中包括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地方官员是否是本地人的影响,省长或省委书记是否是中央的候补委员,省长和省委书记是否存在竞争关系,通过省内县或地区之间的竞争程度,邻省是否做土地财政,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军队比例,市场存量等因素,得出省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了土地财政的实施。

与会老师和同学让都认为,章奇老师对土地财政的研究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又一学术领域,是中国转型背景下亟待考察和解决的问题。与会的老师与学生也同章奇老师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和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关于如何完善这一相关性分析的独到见解。王弟海教授提出,地方采取土地财政的有部分原因是地方钱不够用,同时财政拨款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需要将这几个因素加以考虑分析。张晖明教授也提出,在目前国家土地指标控制下,地方是否有关系拿到非农土地,这一非农土地的比例指标,这些也会影响土地财政的实施,也需要在相关性分析中加以考虑。最后此次会议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