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成功举行了第83期“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本次论坛邀请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虹老师做了题为“经济集聚和中国城市发展”的报告。报告由经济系王弟海教授主持,经济学院的孟捷教授、李丹副教授、张涛副教授、樊萧彦老师、杭行老师、李志青老师、周宇老师等多位老师,以及众多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报告。
高虹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报告文章的基本结构。高老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及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经济集聚特点——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纷纷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这种经济集聚的发展模式是否能够增进人民生活美好程度的争议却始终存在。而报告文章正是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而从城市劳动力市场表现、城市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城市产业间溢出效应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经济集聚对人民生活的具体影响。
随即,高老师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现实。高老师表示,伴随着知识溢出效应的不断增强,经济集聚现象也越发明显,而集聚效应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制造业就业的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总体存在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有所加强;从人口流动角度上看,集聚效应还不断推动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大城市的集中;而从高技术行业的地区分布变化上看,2003-2013年间,我国高技术行业就业总体也存在着向东部地区集聚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高技术行业就业的损失相对较大。而这一系列现象足以表明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向东部、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
接着,高老师深入分析了经济集聚效应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高老师介绍说,城市规模的变化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与收入水平。实证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扩张中,不同技术的劳动者在就业中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经济集聚增加了低技能生活性服务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同时,经济集聚也使得大学生就业不断上升,且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向中低端服务业流动的趋势也在逐年增强。但是,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增幅的影响上看,大城市中高技能、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幅显著高于低技能人群。
随之,高老师表述了其对经济集聚过程中城市产业集群效应的观点。高老师表示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有关产业集群的系统研究依然很少。为了综合评价产业集群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她使用产业集群划分算法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了系统的集群划分。经研究发现,相比于东部地区,内陆地区产业集群的就业强度和上游程度更高,而东部地区就业的集群分布更为多样化。同时,她也表示,企业数的增长和现有企业规模的扩张是产业集群就业促进效应的主要来源,而这种正向效应并未以工资水平的下降为代价。
最后,高虹老师与大家一起探讨了经济集聚与城市产业间溢出效应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与会老师与同学们积极展开了讨论,本次报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