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第75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分析

  发布日期:2017-11-10  浏览次数:

2017年11月7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第75期暨经济系教师党支部《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会在经济学院泛海楼514会议室举行。经济学院经济系教授高帆老师做了题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分析”的精彩讲座。时逢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高老师此次演讲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报告》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学领域命题进行学理上的解析。讲座由经济系主任张晖明教授主持。

高帆老师首先以新方位、新矛盾、新理论、新征程、新举措的逻辑梳理了《十九大报告》的整个框架,并解析报告的逻辑主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历史时期,面临新矛盾,需要拥有新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踏上新征程,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国家统一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提出新举措,最终以从严治党作为保障,通篇贯穿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高老师接着结合《报告》整理了十个可进一步拓展的经济命题进行逐一分析,首先是关于新时代如何定义的问题。高老师认为比起经济数据及结构等反应结果的指标,更应该从制度维度,尤其是经济驱动方式去划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在现有的框架内已遭遇瓶颈,有必要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改变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力。需要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背后的国家行为,关注国家对产权交易制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互动。

其次,是在新矛盾下如何实现美好生活问题。高老师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的异质性和主体的差异性非常大,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依靠中央政府调动地方政府增长积极性作为发展动力的地方分权化的威权体制,以及国企控制上游要素,民企在下游发挥“拖船效应”的市场制度安排,在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时期是有效的,但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人民需要多元化背景下,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激励方式需做相应改进,辖区内居民和企业的诉求应更为显著地纳入地方政府目标函数。

第三是如何理解主要矛盾中所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高老师认为可以从要素错配的视角去理解,并且研究目前中国的政府和市场关系如何导致了不平衡不充分。同时认为,目前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比较多提及的城乡差距问题有必须要进一步思考。因为,一方面收入差距必须考虑物价和人口结构因素,另一方面,并不应该一概认为差距就是负面的,因为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刺激技术进步。数据表示从2009年至今,中国城乡差距在缩小,如果这种收敛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那么当前许多政策就需要进行调整。

第四是两阶段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由于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要求中国经济发展提速。高帆老师认为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在实现经济起飞阶段之后,实现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人口增长率,而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可以说是经济起飞阶段,这时候靠资本要素积累,尤其是靠政府配置资本要素是有效的,但目前中国发展面临转轨,挑战依然是巨大。

第五是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问题。高老师表示目前中国构建现代化体系面临着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互动方式的调整。从展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来看,2014年前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发生了翻转,民间投资增速开始低于总的投资增速。尤其是调查研究显示,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投资增长和可获得贷款的落差变大,证明在资金配置上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在达沃斯全球竞争力指数里,中国民营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列表中,排前两位的是金融的可得性和政府的行政效率,这是接下去需要改变的。

第六是关于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高老师表示目前在中国TFP合算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数据不可得,首先表现在资本存量指标的缺失,另外近年来各省区的劳动力数据未按照同一口径系统公布。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中国从2008年至2015年,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是科技对于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却在不断降低。高老师对此的解释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下降,2008年之后中国政府大规模对经济的介入,尽管阻止了经济急速下滑,但同时也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认为研发投入强度并不是度量创新的很好指标。

第七是如何加快建成创新性国家的问题。在达沃斯发布的竞争力指数中,中国的创新程度偏低。目前政府对于创新呼声很高,但是企业却较为谨慎。高老师认为创新应该是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家为主导,高校及研发机构应当是被企业家整合在创新机制之中的,因此目前鼓励高校人员带着专利创新的制度应当慎重对待。高老师同时认为,要实现创新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家群体去发现市场,以及有多样化的金融市场去分散创新风险,但目前中国存在配套制度欠缺,金融监管方式落后的问题。

第八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问题。高老师认为农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综合性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的配套,但目前土地用途变更等制度仍然不利于产业发展。而目前农村土地实行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若干不稳定因素。所有权层面,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多,承包权层面,权限范围不明确,经营权层面,存在抵押风险在经营者承包者之间的责任界定问题。

第九是如何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高老师强调经济核算并非测度区域落差的良好指标,而是需要更为综合地去考虑,并要研究区域发展中效率和公平问题。高老师特别指出,不仅仅要关注板块之间的差异,更应该关注板块内部的差异。目前,中央还较为依赖以财政支持或者东西部对口等行政手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今后更需要讨论市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最后是如何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高老师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要高于非农人口增长率,这就表示目前在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出现“要地不要人”现象,市场分割严重,这将会影响到中国实现两阶段目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目前的“脱实向虚”的问题,由于目前实体经济盈利率较低,资本大量流入金融房地产领域,因此货币供给并没有提高投资和消费,而是提高了房地产和大宗商品价格,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因此,高老师认为中国目前需要疏通货币流通机制,特别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老师演讲结束后,张晖明教授、严法善教授、王弟海教授、汪立鑫教授、马涛教授、杭行教授、韦潇教授、尹晨副教授、周翼副教授等经济系教师围绕十九大所涉及的经济命题开展了交流,尤其关于阶层固化和企业家财产安全问题,大家讨论积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