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复旦大学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第141期:“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lan”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27日13:30-15:0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转型与发展”系列第141期讲座在泛海楼6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lan”。报告由墨尔本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James Kai-sing Kung主讲,陈硕教授主持。

James Kung教授指出,在人类历史早期的农业社会中,亲属网络在经济和社会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西方语境的研究聚焦于工业化和现代市场经济进程,大多认为亲缘网络对经济发展存在抑制作用。然而,对中国历史悠久的宗族组织,尤其是宗祠兴建这一现象的兴起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

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James Kung教授及其团队历经数年,基于1513部县志中的宗祠信息,构建了1136-1935年的系统历史数据。James Kung教授强调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推行的礼制改革是宗祠大规模兴建的关键节点。改革大幅放宽了原有的制度限制,普通百姓获得了修建祖祠的权利,由此激发了民间的建祠热情。

就地区分布来说,作者发现改革后新建祖祠有九成集中于水稻种植适宜度高的南方地区,兴建主体七成以上为普通民众。作者认为其主要动力来自稻作所需的大规模水利灌溉及家族内部的互助合作需求。不同宗族在资源分配和科举考试中的竞争关系,也进一步推动了宗族组织的强化与扩张;就长期影响来说,James Kung教授发现宗族网络与地区人口密度及商业活力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该发现挑战了宗族在前现代社会中阻碍经济发展的既有观点。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宗族文化的历史作用、移民对宗族结构的影响及宗族组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表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由博士生梁珮滢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