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复旦大学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第143期:“Strategic Manipulation of Capital Control Spillovers: Discretion versus Commitment”

  发布日期:2025-05-22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20日13:30-15:0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转型与发展”系列第143期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Strategic Manipulation of Capital Control Spillovers: Discretion versus Commitment”。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聂光宇教授主讲,陈登科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聂老师简要介绍了本项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本国的资本管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价格上的“溢出效应”时,政府是否应当基于本国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对资本流动进行策略性的操控?鉴于资本流动会同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状况构成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政府是否具备可信的“政策承诺能力”,抑或只能采取“相机抉择”策略。这将深刻影响最优政策的设定与效果。为回应这些问题,报告先后构建简单的三期动态模型、无限期随机模型,并展开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了最优资本管制如何受到净国际资产、跨国外部性结构与制度约束的共同作用。

在理论部分,聂老师首先介绍了两期基准模型,指出最优资本流动税率等于对手国资本需求弹性倒数,结构上与国际贸易中经典的“最优关税”公式一致。扩展至三期模型后,研究发现:若政府无法承诺未来政策,仅能调整决定当前政策时,则本国净对外资产越高,对资本流出征税的动机越强。资本净债务国倾向于征收资本流入税以压低借贷成本,顺差国则倾向征收资本流出税以提高国际利率,从而改善本国跨期贸易条件。而在具备完全承诺能力的情形下,政府倾向保持资本自由流动,避免预期扭曲,从而实现跨期福利最优。

为检验模型预测,研究团队构建了量化模拟框架,以中国与美国为代表经济体,采用全局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GDSGE)进行求解。模拟结果显示,在具备承诺能力时,本国(A国)通过资本税可实现福利增益;但在缺乏承诺、政策相机决策调整的情况下,尽管资本税短期优化资源配置,却因影响对方预期而导致长期福利反而下降,凸显承诺机制的重要性。

在实证分析中,团队利用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结合政治制度指标度量政府承诺能力。结果发现,在承诺能力较弱的国家,净对外资产越高,资本流入限制越严格;而在制度健全、政策可信的国家中,该关系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分析选举年这一承诺削弱时点,发现资本净债务国在选举年更可能加大流入限制,呈现“资本政策政治周期”特征。

(由博士生梁珮滢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