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第137期:“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言说逻辑”
2024年10月15日13:30-15:00,由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主办的“转型与发展”系列第137期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言说逻辑”。报告由尹汉宁教授主讲,王弟海教授主持。
尹汉宁教授结合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与成果,首先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这一理论命题背后的逻辑、涵义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研究的时代条件,最后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论述。
尹汉宁教授首先简单分享了课题的由来,并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这一命题的结构和涵义进行了分析。尹汉宁教授指出,作为西方经济学分支的发展经济学,从总体上是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以发达国家作为样板,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但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情况有很多的不同。直接以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实践作为研究主体,运用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一般规律的知识和理论,或许更有意义。
尹汉宁教授也对经济学的世界主义与国别指向进行了讨论,指出: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理论从来都有明确的国别指向。那些认为西方经济学一开始就是面向全世界、对任何国家都普遍适用的观点是缺乏历史依据的。尹汉宁教授也认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应当回归原初定义和本来价值。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与发展为背景的,当然也是以市场形成与发展作为背景的,是以国民财富的增长为目标的。研究一国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
接着尹汉宁教授讨论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研究的时代条件,分别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判断、研究样本的基本条件、实践积累和理论资源沉淀、前辈学人示范等角度展开介绍。
最后尹汉宁教授论述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的框架结构。布局结构以“四维”为特征,包括绪论、历程分析、专题研究和结论。历程分析的重点是梳理已有的规律性认识或形成新的规律性认识,以便连接起学理转换的实践通道。尹汉宁教授将中国当代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按照制度体制变迁、发展道路探索与曲折、经济发展的常态与新常态,划分为前后联系的五个阶段。专题研究进一步基于实践,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的九个重大问题直接进行学理总结或学理呈现。在历程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尹汉宁教授就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知识体系框架归纳了十三条规律性认识,解释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实践。
尹汉宁教授还从新现代性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解读。他还提出,中国特色形成中运用了“一般”,中国特色形成以后也产生了新的“一般”。并认为这符合认识规律,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后发优势。在讲座中,与会老师与同学们就建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理论框架的重大意义与不易、就讲座中提到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由博士生李冠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