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第125期:“‘融资难融资贵’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兼论中国最优货币政策原则”
2023年4月25日13:30-15:0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转型与发展”系列第125期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融资难融资贵’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兼论中国最优货币政策原则”。报告由复旦大学经济院林滨老师主讲,韦潇教授主持。
林滨老师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经营的融资问题和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了背景描述。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长期缺乏与之相称的充分融资渠道,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构建了以再贷款为主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林老师试图探讨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理论机制,并从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背景下,对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探讨。
结构性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具有结构性要求的传统或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例如,人民银行可以通过限制商业银行获取贷款时的抵押品类型来扩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验普遍发现在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开始转向各种形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学界和政策界开始提出中国的结构性政策工具。
林老师通过梳理国企债券利差、私企债券利差和国企信贷溢价的相关数据,阐述在央行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后,债券市场上国企信贷溢价倾向于下降的特征事实作为切入点,基于GK(2011)的经典框架构建了包含两部门企业、数量型货币政策、创新型货币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模型, 研究了“融资难融资贵”产生的微观基础,并分析了创新型货币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理论机制,并从理论分析、福利效应和经济波动效应上讨论了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统筹使用3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组合。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构建了符合中国信贷制度背景,刻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信贷错配的理论机制,讨论了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并阐述了过度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讲座的最后,各位与会老师主要就结构性配置存在的必要性和模型设定中的参数设定,企业退出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由博士生郑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