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转型与发展”系列讲座 / 正文

复旦大学经济系“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 第124期

  发布日期:2023-03-29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系列学术讲座

第124期:“教育扶贫问题系列研究”


2023年3月28日13:30-15:0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转型与发展”系列第124期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教育扶贫问题系列研究”。报告由复旦大学经济院宋弘老师主讲,韦潇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宋弘老师主要介绍了教育扶贫工作在全面脱贫攻坚项目中的政策效果。随后,讲座对扶贫工作中同时进行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其中的随机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例如大规模普及远程教育,贫困学生补助和乡村教师计划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的,在过去和海外的一些经验中,扶贫工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也就是文献中普遍发现的“精英俘获”现象。在研究中,宋弘老师的团队在评估政策效果的同事,也特别关注精准扶贫的反逆向选择效果,为后续的政策评估提供了实证证据。

结果显示,中国的扶贫工作的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的初始教育资源(例如学校资源、师生比初始值)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随着政策的展开,差异逐渐收敛,显示出扶贫工作确实为试点区域带来更多教育资源。但同时,地区的非试点区域的教育资源水平也显示出了微小的下降趋势,表示政策的压力同时导致了一定的溢出效应,使得周围的教育资源向政策区域转移,导致实际的政策效果或许被高估。

在具体人力资本方面,政策的施行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受教育年限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上升。这一收益来源于公共教育资本投入和私人补助两方面,更多的教育硬件投入有助于提升地区教育的效率,而更多的家庭贫困补助则提高了家庭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激励。

随后讲座主要对政策的精英俘获问题处理进行了讨论,如何保障最弱势的群体获得补助资源。在政策方面,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精准定位和具体到人等要求,最大程度上减弱了政策的精英俘获问题。通过对被试户口类别,政策前后的收入水平等数据的检验,显示当期政策对于精英俘获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在讲座的最后,各位与会老师主要就政策补助有效性分析的一般框架和应用,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经费的配置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联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由博士生郑兴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