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嫄副教授做了题为“美国的利率期限结构解读——A Model of the Yield Curve with Idiosyncratic Consumption Risk”的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田素华副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多位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围绕徐嫄教授最近的一篇论文展开。论文中徐嫄教授尝试着建立一个模型来模拟战后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所有关键特性:1.平均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2.收益率随着宏观经济状况变化;3.不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的变化高度相关。
首先,徐教授介绍了以往文献中出现的相关模型(一类是金融因子模型,一类是CAMP等宏观经济模型),并且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思考方法及局限。徐教授指出传统模型的很大一个缺陷在于没有引入足够大的风险。因此,她的模型是在传统CAMP模型的框架下引入了两个新的因素:一是个体性消费风险(Idiosyncratic Consumption Risk),这个风险是因为每个消费者个人的差异造成的并且无法规避。二是一个State-Space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把模型中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个体性消费风险通过其他可观测的数据逆向推导出来。徐嫄教授指出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战后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所有关键特性,并可以推广到股票、汇率等其他资产,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国家的利率期限结构。徐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具体推导和计量的方法及结果。在讲座过程中,不时有人对模型中一些值得推敲之处向徐教授提出了挑战。世界经济系郑辉副教授和国际金融系何光辉副教授对徐嫄教授的论文进行了评论,在场的同学和其他老师也就讲座内容和徐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