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 / 正文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192期:以药养医’与‘看病贵、看病难’

  发布日期:2009-02-25  浏览次数:

2009年2月24日13:30-15:00,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寇宗来副教授作了题为“‘以药养医’与‘看病贵、看病难’”的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钊教授主持,张军教授、陆铭教授、张晏副教授、封进副教授、姜建强老师等经济学院的学者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寇宗来副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现行医疗体系下“以药养医”特征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由于政府将诊疗价格规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医生有激励通过提高患者就诊的“麻烦成本”来限制患者的就诊时间,这造成了“看病难”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处方”无法自由流通,这使得医生能够将他们的垄断定价能力拓展到药品市场,通过提高药品价格而掠取患者的剩余,这造成了“看病贵”问题。

接着,寇宗来副教授进一步按照诊疗价格与成本的大小关系,将“以药养医”体系分为强、弱两种类型,并展示了相应的均衡结果。其中,患者的实际就诊成本是关于诊疗价格的准U型曲线。

以此为基础,寇宗来副教授对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首先,鉴于现实生活中患者就诊存在较长的等待成本,适当提高诊疗服务价格必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这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实际就诊成本,也能增加医生的收入。其次,给定政府要废除“以药养医”体制,那么,政府就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必须放松对诊疗服务价格的管制,让医生能够直接从服务价格中获得他们应得的报酬,以此解决“看病难”问题;而另一方面,必须要求处方自由流通,实现财务上的“医药分离”,降低甚至切断医院从药品销售收入所得的分成比例,以此解决“看病贵”问题。第三,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完全的“医药分离”做不到,即医生仍然能够从药品收入中获得一定的分成比例,那么,政府也需要适当提高诊疗价格,因为在强“以药养医”体系下,推动“医药分离”措施将与提高社会福利的初衷适得其反。反过来说,如果政府仍然要维持强“以药养医”体系,那么,政府就应该增加而不是降低“以药养医”程度,特别是要限制药品流通环节对药品利润的侵蚀。

最后,寇宗来副教授和与会的学者以及学生围绕如何完善该研究的各项细节和进一步推进该研究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