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1 日中午,经济学院本科生“ ECON 午餐会”第一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张军院长与近二十位本科生共进午餐,围绕新大楼使用、审美培养和校园生活等话题展开亲切交流。本次活动是 “ ECON 午餐会”系列活动的首场,由寇宗来副院长主持,旨在通过非正式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里促进师生互动,共筑经院精神。

首先,张院长向大家透露了新大楼的设计亮点:“这栋楼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同学们的需求。”他详细介绍道,新大楼不仅拥有开放式图书馆、各楼层休闲讨论区,还设有视野开阔的顶层露台,“这些空间都将成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新天地”。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大楼内,楼内的标识系统都经过精心设计,这体现了学院对美学细节的重视。


张军院长的分享,始终以“taste”为圆心。他谈及经院新大楼,不仅赞其“以人为本”的开阔空间,更着重提及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审美表达——从富有现代气息的字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的开放自由,每一处设计都在传递着对“美”的追求,让建筑本身成为一本可触摸、可感知的美学教材。

谈及美学素养时,鼓励同学们主动探索上海的城市建筑与人文景观,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对美的理解,将审美体验融入学术思考。在谈到大学生活时,张院长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走出校园感受上海的城市风貌,“外滩历史建筑、苏州河沿岸景观,都是我们身边的美学课堂”。在周末的时光里漫步上海街头:看梧桐树下的老建筑与摩天楼宇相映成趣、交融共生。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本就是一种鲜活的、流动的美学,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有同学认为:一个人看到一个艺术作品却欣赏不了它,可能是有两种原因导致的,一种可能是鉴赏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不够,没有读懂艺术品的”taste”,另一种可能是艺术品作者的文化修养不够,他的作品本身就让人感到不舒服。也有学生提出在新楼创设美学空间,融合学术讨论与艺术展览,张院长对此表示支持,并建议未来邀请艺术家、学者来院交流。现场还就课程选择、职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张院长为提问者一一耐心解答。
午餐会持续一个半小时,现场其乐融融,热情洋溢,思维的碰撞在美学的熏陶里得到升华。同学们和院长除了进行学术、审美上的对话以外,还共同享用了美味的午餐。大家在学、说、吃、喝的过程中,既打开了自身的认知视野,也加深了对经济学新楼的理解,更明确了经济学与审美的融合的重要性。




我们也期待着新大楼开放的时刻——期待它成为连接建筑美学与城市美学的桥梁,让我们在室内感受设计之美,再带着这份感知走向城市,于街巷间捕捉更多鲜活的美学瞬间,让‘美’真正融入日常,成为成长路上的养分。
午餐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张院长向我们分享了他学生时代在复旦的故事、新大楼的筹资设计建造历程,尤其强调了这种大楼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为学生自习交流观景提供了充足空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院长鼓励我们在学习之余走出校园,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和“taste”去欣赏上海的各个角落,聆听这座城市的脉搏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次午餐会是一场美食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也希望以后的午餐会能越办越好!——2024级财政专业王芋然同学
这次午餐会上,张院长的倾情分享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与启发。他自身的审美品味、‘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如沐春风,也为我们这一代复旦青年树立了真正的榜样。非常有幸,我将在经院继续度过我的博士时光。新大楼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将成为一种情怀和美学的载体,代表着学院的精神与品味,助力我们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令我非常期待,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与生活中,不断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 taste ’。—— 2022 级数理经济班周琪涵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