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经济学院两名本科生获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暨第21届学生学术研讨会“最佳论文”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次数:

2025 年 10 月 18 日,经济学院 2022 级经济学本科生武诗悦、史高乐两位同学,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受邀参加由教育部经济学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暨第 21 届学生学术研讨会。会上,两人分别作学术论文报告,最终双双获评“最佳论文”。

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 13 所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及优秀本科生。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系王弟海教授、经济系副系主任高虹副教授也出席会议,深度参与学术交流与议题研讨。会议以致敬、缅怀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为开篇,重点围绕 “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机制、新时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经济学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18日下午的学生学术研讨会,来自各高校的 30 多位优秀本科生,围绕“数字经济与智慧技术”“财政与金融”“技术创新与教育”“三农问题与其他”四大主题分论坛,逐一进行论文汇报。汇报后,同学们与点评教师、在场学生充分互动,就研究思路、方法应用等展开深度交流。经评选,研讨会最终确定8篇“最佳论文”,经济学院武诗悦、史高乐两位同学的论文全部入选。

武诗悦同学在“财政与金融”分论坛上汇报题为《政府支持信号与民间资本投资意愿》的论文。文章基于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中的项目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探讨政府支持信号对民间资本投资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资本显著偏好具备政府支持信号的项目;强有力的信号既能缓解产权与政策不确定性顾虑,促进股权合作与长期投资,也体现出在市场化程度较弱项目上的“逆向扶持”效应。研究进一步揭示地方财政约束会削弱信号效果,而 PPP 经验积累与良好营商环境则能放大政策激励作用,为理解政府在激活民间资本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史高乐同学在“数字经济与智慧技术”分论坛汇报题为《数字人民币使用意愿研究》的论文。该研究结合行为经济学与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构建实证框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进行交叉验证,以揭示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与机制联动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认知变量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变量间存在非线性交互效应,具有“协同增强”“跨阈值放大”等典型行为经济学效应;社会影响虽具有认知引导作用,但尚未转化为稳定行为规范,网络外部性效应仍有待释放。

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暨学生学术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各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轮流承办。本次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精心组织下,成功搭建了高质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深化经济学领域教学科研改革展开研讨,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质量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学术支持与方向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