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籽萌,毕业于江苏省常熟中学。2025级经济学院学生。
选择复旦,源于它百年星空下“卓越而有趣”的灵魂——既能在专业领域深潜,追求学术的卓越锋芒;也能心怀对世界的广泛好奇心与敏锐感知力,不懈探索精神之趣味。这深邃的召唤恰与我高中三年在困境中体悟的“过程哲学”不谋而合:原来,价值与答案并非只刻在最终抵达的峰顶,也深藏于一路跋涉的每一个印痕之中。
选择的重量
初入英才班时,我便知道自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同时也面临着一段更陡峭的攀登旅程。最初的我,笃信自己将沿着数理化的轨道坚定前行。然而,当真正站在高二选科的十字路口时,我的脚步却有了片刻的迟疑。审视自己的成绩单,文理科的分数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难分伯仲的平衡——理科的严谨逻辑赋予我清晰的骨架,而文科的广博深邃却已悄然滋养着我的血肉与灵魂,让我感受到另一种思维激荡的愉悦。
“究竟哪一条路能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曾无数次叩问自己。在文理的天平上反复掂量,仿佛试图称量出未来的分量。那段日子,课桌边堆积的不仅是试卷,更是沉甸甸的迷茫。夜深人静时,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召唤越来越清晰。它无关乎他人期许的路径,亦非仅仅基于成绩的冰冷比较,而是关乎我究竟渴望以何种姿态去理解世界、表达自我,去点燃那束真正属于我的火焰。最终,我选择听从这内心的声音,转向了更贴近我兴趣与潜能、也让我相信自己能奋力向上冲刺的文科赛道。这并非对理科的逃避,而是在自我认知的迷雾中,勇敢地拨开枝叶,认定了自己真正想要奔赴的那座山峰。这选择的重量,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攀登方向,最终要由内心的罗盘来校准。也正是在这个重要的节点,在同为经院校友的叔叔婶婶支持和帮助之下,复旦经院的种子已深种心间,静待花开。
跋涉的真谛
高中伊始,生活便如双轨并行,承载着我在学业与活动之间寻找平衡点。我习惯了在课堂上专注记录,习惯了定期复盘错题,习惯了与最后一道难题角力……那些深夜伏案的孤影与解题突破时的微光,成为青春深处最清晰的底片。那份希望变得更好的“自我责任感”,既催我奋进,也如影随形。与此同时,我也在校园生活的斑斓光谱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富有弹性的穿行节奏。那节奏里,有舞台上的从容,也有学校活动成功落幕后的轻松自豪。我成功当选学生会副主席,也有幸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这种双轨并行的体验,让我高一高二两年在学业之外更添了一份饱满的质地和独特的光泽,一种在喧嚣与寂静、绽放与沉潜之间,学会自持的珍贵经验。

然而高三那场突如其来的病痛,像命运在疾驰的乐章中按下的休止符。高三过半,我的眼前是堆满试卷的书桌,是密密麻麻的练习册,是模拟考后对每一分得失的复盘。而就是在这样分秒必争的快节奏中,我因手术离校一个多月。术后在病床上,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尚未愈合的伤口,身体如同被看不见的砂纸反复打磨。我望着点滴瓶中液体一滴一滴,仿佛时间的秒针,固执而缓慢地敲打在心上。打开手机,班级群里滚动着同学们在教室奋笔疾书的消息,那些曾经熟悉甚至令人疲惫的日常,此刻却隔着玻璃窗般遥不可及。对着输液架上的药液,我竟下意识地计算起落下的课时与试卷的厚度——病床成了我暂时搁浅的孤岛,而试卷堆叠成摇摇欲坠的塔,矗立在无法靠近的彼岸。“为何偏偏是高三?”这无声的诘问曾如影随形,仿佛命运刻意的刁难。
然而,在焦虑的浪潮汹涌而至时,我选择了在内心锚定自己。既然无法改变缺课的现实,便专注攥紧每一刻能抓住的当下。重返校园后,频繁的请假并未成为停滞的借口,我成了办公室的常客,追着老师厘清每一个知识盲区。课间短暂的十分钟,老师身边总会出现我的身影。我遏制了自暴自弃的冲动,努力在焦虑中学会定心,尽力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让自己无愧于心。在高三,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不会的难题、激烈的竞争、重大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起伏,但我深知我的目标并非永不跌落,而是跌落时如何更快地调整,如何让自己专注自身、专注理想。这场与身体极限的赛跑让我彻悟:真正的强者并非从不跌倒,而是每一次跌倒,都将伤口淬炼成更坚硬的铠甲。
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时,天空正飘着细密的雨丝,没有预想中残阳如血的辉煌盛景,然而凝望雨幕,心中却异常澄澈。那段在病痛与课业夹缝中穿行的日子,赋予了我与不完美坦然和解的智慧——原来跋涉的真谛,并非尽在晴空之下;坚持的光芒,亦能是穿透层层乌云、坚定落向大地的微光,它或许清冷,却因穿透阻隔而更显其力量。
新征程的起点
复旦于我,是新征程的起点。立于这所百年学府深厚的精神沃土之上,我仰望着前辈们以独立之思与坚韧之志镌刻的星空。那“卓越而有趣”的灵魂,不再仅仅是理念的共鸣,它将以更加丰厚的现实维度,滋养我探索的心灵。未来的道路或许仍有风雨如晦的时刻,但我知道,高中逆光而行的淬炼已为我的骨骼注入了不可折的韧性。

在百年星光的照耀下,我愿继续以这韧性为笔,蘸取思索与行动的墨,在复旦这本厚重历史的长卷中,尝试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日月光华”——它或许并非灼目烈日,却必定是穿透漫长黑夜、恒久照彻前路的那束光。这束光,既始于文理的分岔路口,也源自病榻上的不灭心火,更闪耀于我俯身倾听内心后,那一次勇敢而澄明的转向。
写于2025年7月
栏目约稿
1.征稿对象: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级本硕博新生。
2.稿件内容:你可以分享备考复旦的奋斗故事,畅谈你心目中大学生活的样子,对今后在复旦学习和生活的期望,也可以分享你在复旦求学过程中的经验之谈,对即将步入复旦校园的新同学们有哪些温暖提醒,以及任何你想分享的内容。
3.投稿要求:形式不限,字数2000-3000字。随稿件附上个人简介,以及清晰生活照片或配图(至少2张)。
4.投稿方式:请将word稿件和照片原图打包发送至邮箱econxx@fudan.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新生故事投稿-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