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动态 / 正文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魏尚进:跨世纪的人才如何把握跨世纪的机会?

  发布日期:2017-06-24  浏览次数:

6月24日上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在正大体院馆隆重举行。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教授魏尚进为毕业生们做毕业演讲。

魏尚进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82级校友,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担任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中国经济研究组主任。于2014-2016年间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政府治理和改革、中国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学。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助理部长及研究主管,指导IMF关于国际贸易、投资、全球化及相关议题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建议。按照全球知名经济学研究数据库RePEc的统计,魏尚进是全球排名前一百位经济学家中唯一的华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各位毕业生家长表示祝贺,你们把孩子成功培养成复旦的毕业生,一定付出了无数的辛劳,现在,幸福的时刻终于到了!其次,我要向复旦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与敬意,你们辛苦了!我们给老师们、家长们鼓个掌!

接下来,最最重要需要说的是,2017届的毕业生们,祝贺你们又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是你们的日子!值得骄傲,值得庆祝!大家给自己鼓个掌!

感谢经济学院的领导邀请我在这个典礼上讲几句话。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我的兴奋还不仅仅是这一原因 - 虽然我自己是经济学院的毕业生,但还从来没有参加过复旦的任何毕业典礼,包括自己当年毕业时的典礼,今天终于能补课了。

在座各位毕业生都是跨世纪的人才- 出生于20世纪末,在21世纪之初接受教育,接下来的三五十年是大家可以驰骋疆场、大书人生写意画的黄金时光。回顾大家从小学开始到今天复旦毕业的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完成从中低收入到中高收入转变的阶段。接下来的30年,通过大家的参与、设计、创新、创业,继续推动改革,中国极有可能迈入高收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实现中国梦。

跨世纪的人才就有跨世纪的机会。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我们亲历了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概念和新模式,从可以上网的手机、到用微信发红包、再到用支付宝买大饼油条高铁票,这些都是你们的上一代人没有也不可能想象到的事物。今后的30年里,新的产品,新的理念,新的商业模式,肯定还会层出不穷,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呈现的新机遇,今天的毕业生中,大家请仔细看看您左边的人、再看看您右边的人、再看看您自己,然后问一问自己,谁能把握住下一个30年中的新机遇, 成为下一代领潮人?

怎样才能最好地把握住新的机会呢?因为大家是经济学院的毕业生,所以我想借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谈一下我的理解。我讲三点。

第一,由于主流经济学的基础方法论强调每个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所以一些人会误以为经济学是一门鼓吹个体自私单干的学科,这非常错误。经济学实际上是一门主张“合作为上、单干必亡”的学科。经济学不仅仅让人们认识到囚徒困境的存在(prisoner’sdilemma),更提醒我们在动态过程中解决囚徒困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换句话说,合作带来的效用大于单干的效用。

很多人说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公司, 但准确的故事应该是比尔·盖茨与同一中学的朋友保罗·艾伦共同创造了微软公司。很多人说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公司,但更完整的故事是乔布斯与朋友斯蒂芬·渥滋尼亚科共同创造了苹果公司。很多人说马克·扎克伯格创造了脸书,但真实的故事是马克·扎克伯格与同学爱德华多·萨维林共同创造了脸书。

这对今天毕业的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呢?人的一辈子会遇到各种机会、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甚至是各种难题, 这时候合作可以帮助你抓住机会、突破瓶颈、解决困难。你千万不能小看过去几年的同窗情谊。同窗几年的同学可能就是你终身的朋友。现在我每次来上海都会与大学同学聚会,在维系同学友情的同时,也学习到各种中文新名词、新概念,有时候是不明觉历,有时候不用洪荒之力就可以了解到上海以至于全国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这个国家是个弹丸之地,人口大约是上海市的1/3,但创新的企业很多,每年都有大量新的企业诞生。以色列创业者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曾经一起参军的人共同创业的比例特别高。中国没有义务兵役制,但大学同窗与服兵役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同学从早到晚一起上课一起作息,对彼此的性格爱好特长“特短”都有很多了解。青涩年代里的了解,往往是今后一辈子相处甚至合作的基础。所以要记住常与你的同学联系,常常讨论合作的机会。

第二,经济要有增长就要持续不断的创新,而要创新就要保持一颗好奇心。

我讲一个故事。去年夏末秋初在我完成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工作、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之前,亚开行行长为我举办告别午餐。在午餐之前,他让其秘书在我不知情的状况下让我领导的研究与区域合作局的同事描述几件我在亚开行工作时的逸闻趣事,用以放进他的欢送致词。结果我的同事居然提了这么一条。我同事说,我每次去成员国出差,总是精神过度旺盛。有一次去越南出差,除了见政府官员与参访了亚开行在当地的一些项目外,我们拜访了一些当地企业家,并参观了他们的工厂。某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一家纺织厂。与我一起出差的同事回忆,由于连续几天不断的会议与奔波,他们都感到疲劳了。但他们发现我与企业老板与车间主任谈的很投机,问了老板企业的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后,还问出口的价格、数量与目的地及老板对以后行业发展的判断。

当我同事认为我已问完问题后,发现我又转问企业雇人、解聘人的过程与遇到的挑战。这些问题讨论之后,我又转而问政府有那些产业政策对这家企业影响最大,政府的政策到底是帮了忙还是帮了倒忙,等等。据同事回忆,在那家企业参观过程中,我前后一共问了150个问题!

我亚开行的同事说,以前的首席经济学家出差一般只与政府官员或媒体见面,想不到我还主动要求访问亚开行的工程项目另外还找企业家访谈,而且好奇心十足,让他们感到意外。

其实在我看来,到一个国家,有机会与当地的企业家聊天,并访问亚开行的工程项目,都是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非常好的视角。好奇心也有不错的回报。在我与成员国政府官员探讨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或改革选项时,我可以用当地的实际例子来阐述、论证我的想法或改革方案,这比只谈统计数据要有效得多。

第三,要有产出就需要有投入。光有聪明的脑袋,没有努力与勤奋,也不会有大产出。所以做事要愿意花笨功夫。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北京大学的前校长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但愿意下笨功夫的人不多,所以成功的人不多。愿意花笨功夫才会有大成就。

我的职业是做经济学研究,那是我喜欢的工作。我没有大的成就,但某一天我从一个叫做RePec的网站上发现, 我竟然被排名为一个学术论文写作发表比较多、下载量及被引用率比较高的经济学家之一。我当然自己也好奇,反思之后觉得自己做到的无非就是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加上不断下笨功夫。笨功夫下的多了,研究成果积累也多了。当然能够把笨功夫与巧功夫结合起来就更好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比我聪明的人有很多,但比我更勤奋更愿意花笨功夫的人可能并不一定很多。

我再讲一个故事。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书。我经常晚饭后还在办公室工作。哈佛肯尼迪学院经常邀请各种社会名流来演讲。有一天晚上我工作到午夜才离开办公室去停车场。从我办公室到大楼的出口,要经过一个公开讲堂。这个公开讲堂其实就是楼当中一个宽阔的大厅,中午用来做餐厅, 如果晚上有演讲或表演项目的话,桌椅重新排列后就可被改造成一个小讲堂。一般到晚上靠近午夜时整个楼里比较空空荡荡最多只会看到偶尔巡逻的警卫。可那天晚上在我还没走到公开讲堂的时候,就听到那里传来一位女士声音,对着话筒在哇啦哇啦大声讲话,当然声音是非常优美柔和动听的。走近讲堂时一看,发现是第二天晚上要到肯尼迪学院来演讲的嘉宾,巴巴拉·史翠珊, BarbaraStreisand. 巴巴拉·史翠珊是何许人也?她是美国著名的女歌星、百老汇舞台剧演员、电视演员、和电影演员,也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四栖明星。

十几岁就开始演百老汇舞台剧,在到我们学院演讲之前,她已得过两次奥斯卡奖, 10次格莱美奖。那天晚上她来到学院是为第二天的演讲做彩排,显然她认为那么晚楼里不应该有太多人。我很吃惊的是,她是职业演员,讲话演戏都应该是小菜一碟, 居然为了一个演讲还要彩排, 而且还要到现场来彩排。后来和同事聊天时他们说巴巴拉·史翠珊是以做事特别认真出名的。我非常被打动,虽然她的演讲内容我今天已经忘记,但她为一个演讲活动会提前一天深夜到现场做彩排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朋友们,如果一位四栖大明星做事可以下笨功夫,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愿意下笨功夫呢?

朋友们,最后让我赠送给大家20个字,以代表我对各位今后30年的祝愿,那就是:善于合作,肯下笨功,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实现梦想!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