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由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主办的全球化与就业研究政策沙龙第9期“公共经济学前沿讨论”研讨沙龙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05会议室举行。吕思诺同学就Goldin, Kerr, Olivetti和Barth合作的论文“The Expanding Gender Earning Gap: Evidence from the LEHD-2000 Census”及Barth, Kerr和Olivetti合作的工作论文'The Dynamics of Gender Earnings Differentials: Evidence from Establishment Data'进行汇报,与会师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The Expanding Gender Earning Gap: Evidence from the LEHD-2000 Census”一文在2017年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已有许多文献对女性收入较低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认为女性收入低主要是由于孩子和家庭的照顾使得女性难以接受高频出差以及其他强度较大的工作。给定这些可能的解释,作者将LEHD数据库和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结合,来探究是否女性相比于男性而言,是否更多地处于平均工资较低的企业,以及在企业内部,女性又是否更不容易获得升职的机会。作者得出结论:对于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随年龄增加而扩大,其中有80%的差距扩大发生于考察期的前半期。在控制了职业,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变量之后,性别工资差异的增幅减小。其中44%的性别工资差异是由于企业之间男女性别的差异活动造成的,而56%的差距是由于企业内部性别的原因导致的。
'The Dynamics of Gender Earnings Differentials: Evidence from Establishment Data'一文是上面一篇文章的部分作者在上文的基础上继续使用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和LEHD数据,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作者讨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企业之间平均工资的高低差异以及企业内部不同性别的工资增长这两种原因所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作者发现,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性别工资差异是显著存在的,而且绝大部分是由于企业内部男女性别之间不同的工资增长速度。当然,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异因素也很重要。对于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工作者,他们的工资差异相对较小,而且基本可以由企业之间不同性别的工资差异来解释。并且对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10-15年里,性别工资差异是在逐步扩大的。另外,作者证明了跳槽对女性工资增加的效果小于对男性工资增加的效果,即跳槽会扩大性别工资差异。 在吕思诺同学报告之后,封进老师总结:研究性别工资差异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而今天讲的第一篇文章还能够发表在AER上,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生命周期进行了考虑,而第二篇文章进一步将企业内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考虑了工作经验的问题,而且第二篇文章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加思考,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以这两篇文章为基础,封进老师,樊潇彦老师以及高虹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们就劳动力市场现在比较前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封进老师指出,联系贸易,包括中国对美国出口导致的美国劳动力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对工资极化的影响等都是研究比较热门的问题,但是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樊潇彦老师指出中国的人口迁移也存在一定的反向迁移现象,进一步提出如果中国要取消户籍制度,就必须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