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 / 正文

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215期:多任务激励和能力筛选:大学如何提供终身教职合同?

  发布日期:2009-10-28  浏览次数:

2009年10月27日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寇宗来副教授做了题为“多任务激励和能力筛选:大学如何提供终身教职合同?”的讲座。报告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王弟海副教授、章元副教授吴建峰博士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寇宗来副教授首先提出了他对大学教授终身教职合同的思考。他指出,大学教授在获聘终身教授之后,工资将会与其表现无关。这是出于对教授研究自由以及对创新的鼓励,但是同时也会造成很多“lazy professor”,即我们常说的“休眠教授”。他们或者只专注于个人研究而不事教学或者既不研究也不敬责授课。但是,为什么在美国大多数私立大学在能够自主决定大学教授雇用制度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大学教授的终身教职制度。

对此,寇宗来副教授介绍了几种现有文献的解释,并着重强调了“非升即走”(up-or-out)的合同安排,即对新受聘的教师提供一个试用期,根据期间表现决定其期末的去留。寇宗来副教授也指出,现有文献并不能完全的解释大学对终身教职制度的偏爱。

寇宗来副教授发展了一个多任务激励和能力筛选模型,对此进行分析。他指出,就长远来看,授课与科研对于大学来说都相当重要,对二者都应当加大激励力度。然而由于教授授课勤勉程度是难以度量的,所以要增加对教授授课努力程度的激励,则需要减少对其科研投入的激励。另外,大学还希望能够以较小的交易成本寻找到有能力的教授,以避免职位空缺或是逆向选择出现,“非升即走”或许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最后,各位同学和老师积极的进行了讨论,气氛活跃。陈钊老师也指出,本文是从不同的视角,针对教授如何在授课与科研之间进行时间安排进行的分析。而不是对终身教职可能引起教授总体勤勉程度的下降的讨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