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经济学院(LSE)的入口
下榻的酒店(步行到伦敦经济学院只要10分钟)
2009年1月31日我应邀在英国伦敦出席在伦敦经济学院(LSE)举办的China Development Forum。该论坛活动由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华人学生学术组织China Development Society主办并得到了HSBC等商业机构的赞助与支持。包括Danny Quah教授、Atharr Hussain教授、Peter Nolan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王一鸣教授和我本人等在内的经济学家出席了论坛。在伦敦的一些咨询机构和公司的高层人士也应邀出席论坛参与对话。论坛在伦敦经济学院的香港中心大楼内举行。伦敦地区各大学的学生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人士约200多人出席了论坛。会议期间我接受了BBC就这次论坛进行的现场采访。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的系主任Danny Quah 教授首先致辞。不用介绍,Quah 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上有突出的贡献。我1997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6个月时就发现,我每天早上8点前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早已在办公室工作了,每天如此。随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做了金融危机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的专题报告。说来也巧,我和王一鸣教授去年4月曾经都在瑞士的圣加仑论坛上做嘉宾,这次又出席同一论坛。
开幕式之后,是大会的专题演讲,剑桥大学的Peter Nolan 教授首先做了报告。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谈论中国的产业集中和大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不过这次他是把这个问题放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来谈论的。我和Peter1997年曾经在他剑桥的耶酥学院的办公室进行过长时间的会面并在英国的会议上多次见面。第二位演讲的嘉宾是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Athar Hussain 教授。他重点讲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社会保障、土地制度以及移民等问题。也谈了一些关于中国如何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问题。在我的印象中,Athar 研究中国经济足有20年的时间。我和他也是老朋友了。1997年9月-1998年3月我在伦敦经济学院的STICERD研究中心工作过6个月,是他邀请的并帮助我申请到英国皇家科学院的K.C.Wong基金会的资助。我那篇关于中国国有企业亏损模式的研究论文就是在STICERD中心写成的。而且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陪同我一起到伦敦的智库Chatham House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报告了这个研究。
论坛除了上午的开幕和大会专题演讲之外,还举办了“中国的政策改革”、“中美贸易关系”、“金融风暴与中国”等专场对话活动。我作为嘉宾先后出席了嘉宾对话、专场主持并在大会闭幕式上与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系主任Danny Quah 教授先后做了闭幕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Understanding China's Growth Model。我主要从增长因素的分解、生产率变化的模式以及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生产率的贡献因素分析等方面解剖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强调进一步推进结构变化的意义。Danny的演讲重点在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他认为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结果,需要全球共同治理。他特别强调协调中美政策的重要性。演讲结束后,我们两人还回答了听众的现场提问。
就在我们开会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抵达伦敦开始了对英国的访问。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系主任Danny Quah 教授致辞(左为王一鸣教授)
剑桥大学的Peter Nolan 教授在演讲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中心主任 Athur Hussain教授在演讲
我在闭幕演讲中
招待午餐
“我们”与学生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