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上午9:30-11:00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王诚教授报告了他最近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些思考,题目为“面对金融危机的宏观政策及中国环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张军教授、范建勇教授、寇宗来副教授及一些老师和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王诚教授首先指出做研究的两种不同思路:管理性思路和研究性思路。管理性思路主要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对应一个系统工程;是个改造世界的过程;研究对象比较清晰;没有假定,并分析所有对策;它重在问题研究的可行性。相比之下,研究性思路总体来讲焦点缩小了,并作出假设,进行时空经验验证;是个解释世界的过程;寻找研究对象潜在联系;分析现实的局部;它重在潜在对策利弊分析。
紧接着,王诚教授比较了熊彼特和凯恩斯的政策偏好。熊彼特重在宏观政策的长期效果,他主张批判“李嘉图恶习”;而凯恩斯却对宏观政策的短期作用比较感兴趣,他主张反对节约,鼓励消费。
王诚教授认为投行强化了人力资本观。其一,若公司盈利,高管会分一大杯羹,而公司亏损,他们却不受牵连,这使他们更加贪婪;其二,投行造就了一种自满情绪,涌现出许多“行业明星”,从而缺乏人员自我批评与自我分析;最后,投行缺少一种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些都促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政府职能的反思,他指出政府一是要补充流动性,因为流动性是市场的润滑剂,二是要堵住金融漏洞,禁止卖空。对于这两者的关系,王教授引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鱼缸原理。这也是G20上美国和欧洲争论的焦点:是要先堵住漏水的浴缸,还是先向鱼缸里不停的注水?两者有个trade-off。
最后,王诚教授谈到了中国环境,中国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宏观政策应如何调整的问题。他主要谈到以下五个方面:一、不可迷信“万能政府”论,相信市场机制仍然可靠。二、强调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实事求是,也就是金融市场的发展要考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中信用、信贷和货币供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政策忽视“标”的重要性,重视危机化解,不要方方面面都包括在内,更注重短期定量分析。四、主张中国不要惧怕发展虚拟经济,金融需要创新,只是不要混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五、内需导向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怎样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中国需要怎样的一种机制,这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讲座之后,张军教授、陈钊教授、范建勇教授以及各位老师对王诚教授讲座中的一些地方提出了疑问,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经济学院的一些学生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