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刊物 / 世界经济情况 / 正文

2011年第10期目录

  发布日期:2011-10-31  浏览次数:

2011年第10期目录

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华民(4)
中国未来十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沈国兵(7)
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尹晨、刘波(13)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研究:宏观经济冲击与最优规模测算..........赵景男(18)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营绩效与风险的实证分析——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为例..........程志华(28)
小议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及构建框架——基于D-D模型与期望理论的解释..........成娜(33)
宏观审慎监管趋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增长模式转变..........陈兵(38)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设想..........方彦(42)
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及流动性状态的实证研究..........方彦(4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现状、产生原因及其演进态势深度分析朗读..........李经纬(55)
政府收入过度扩张的负面效应与 “自身利益约束”机制的构建..........唐浥尘(6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王晶晶,李若山(6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问题研究述评..........陈玉和(77)
新经济地理相关理论及其评述..........黄晴宇(82)

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
华民
摘要: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本文首先从福利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来找到正确解决此问题的科学方法。
关键字:效率  公平  福利经济学

中国未来十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沈国兵
摘要:给定国际贸易保护壁垒林立、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外贸市场份额竞争加剧、全球环境气候变化制约因素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未来十年中国主要的要素禀赋决定着中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格局。
关键字:贸易保护  生产成本  气候变化  要素禀赋

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
尹晨、刘波
摘要:非洲经济发展的案例验证了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制度的发展和演进既是内生的,也是外生的,既受到殖民统治、制度引进和借鉴等外生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种族和语言多样性、制度传统等内生因素的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案例同时还说明促进经济增长的好的制度是外生借鉴与内生发展良性结合的结果。
关键词:经济增长、制度、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研究:宏观经济冲击与最优规模测算
赵景男
摘要:本文首先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数量进行了定义和测算,然后依据所建立的小型经济系统实证分析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稳定的冲击,结果说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形成的冲击作用最大的是经济增长,其次是对外贸易,然后是通货膨胀。最后通过最优化分析得到我国的最优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与实际流入水平对比发现现阶段我国短期资本的流入处于“超最优”水平。
关键词:短期资本流动、宏观冲击、最优规模。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营绩效与风险的实证分析——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
程志华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评估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与风险,已日益成为学界的主要关注点。本文采用会计指标的研究方法,对中联重科在并购CIFA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进行跟踪分析,从而研究海外并购对其业绩与财务风险程度的影响,得出了并购事件对其经营绩效与财务风险程度表现出短期呈现先降后升、长期略显正面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也指明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海外并购;经营绩效;风险;会计研究法;实证分析

小议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及构建框架——基于D-D模型与期望理论的解释
成娜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对稳定金融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Diamond-Dybvig银行挤兑模型和期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以及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的历程,来说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D-D模型 期望理论

宏观审慎监管趋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增长模式转变
陈兵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了建立全球性金融监管新体系的探讨,巴塞尔III的出台推动了监管重心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论文结合巴塞尔协议Ⅲ,阐述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指出监管趋势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直接影响——资本约束,并以风险管理的量化工具——内部评级法(IRB)为切入点,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监管趋势,实现增长模式从“资本耗用型”转向“资本节约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 宏观审慎监管 商业银行 内部评级法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设想
方彦
摘要:利率市场化建设能优化利率背后的经济、市场、监管及体制条件,从而促进经济转型。本文首先结合当前学术热点,论述利率全面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其次从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微观基础和金融市场四个方面出发论证我国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之后,通过对日本、北欧等西方国家的案例剖析,对比总结国外利率全面市场化的经验和启示,最后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实现利率全面市场化的方案设想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金融抑制 国内外利率政策 宏观政策建议

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及流动性状态的实证研究
方彦
摘要:银行间货币市场在金融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市场化利率和货币市场流动性有着互为表里的关系。在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阶段、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对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就监管部门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而言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流动性的四维出发,结合市场交易实际,运用改良后的微观指标刻画货币市场流动性变化;之后,根据流动性的定义,首创针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建立流动性状态评判区间;最后,运用新设计的流动性综合指标揭示2011年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状态,剖析流动性趋紧的诱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间货币市场 市场流动性 市场利率 流动性测度 市场微观结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现状、产生原因及其演进态势深度分析朗读
李经纬
摘要:2010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断间歇性地成为中央政府、社会民众及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融资平台成为累积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引发经济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事件。融资平台如此重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将在笔者长期以来对融资平台进行研究和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产生原因及未来走向进行深度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博弈

政府收入过度扩张的负面效应与“自身利益约束”机制的构建
唐浥尘
摘要:“十二·五”规划设计的中国未来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作者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建立若干前提,但重要的是政府应该率先示范,在收入分配中约束自身的利益,至少在当前应该致力于从国民收入分配的大蛋糕份额中“少拿”或者“慢拿”,从而改变现存收入分配中“国进民退”的格局。真正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思想,完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基本目标。正视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国进民退”的格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构建政府利益约束机制,是中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约束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财政收入 公平失衡  政府利益约束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
王晶晶,李若山
摘要:本文参照BKLS(1998),首次用解析的方法描述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信息环境,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信息环境在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间存在差异:民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更多,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的一致性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也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增加分析师的公开信息;分析师的公开信息没有随着股权集中度的上升而增加。因此,为实践资本市场的公开原则,有必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促进机构投资者的的发展。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机构投资者;盈利预测信息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问题研究述评
陈玉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颇多。随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结束,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从人口转变概念入手,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而希望能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的现状研究和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人口转变  阶段  模式

新经济地理相关理论及其评述
黄晴宇
摘要:在20世纪最后10年间,经济与地理相结合的相关理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以克鲁格曼、藤田为首的经济学家们在新贸易理论、区位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渐完善了新经济地理理论。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学新分支学科,新经济地理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一理论对现实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经过20年来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本文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缘起、发展及完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较为系统的介绍新经济地理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整体脉络的把握,可以从中找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整体框架,有助于对其发展方向和将来的前景有更好的把握,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国别经济的研究者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和形势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 新贸易理论 聚集经济 边界效应

上一篇:2011年第11期目录

下一篇:《世界经济情况》投稿须知(更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