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讲座会议预告 / 复旦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 / 正文

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第54期:美国的碳关税建议:WTO框架下的考量与中国的应对

  发布日期:2012-10-29  浏览次数:

2012年10月26日下午,在经济学院714会议室举行了复旦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第54期。本次论坛迎来了经济学院以及公共经济学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由党委书记石磊教授主持任职仪式,并由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宣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中祥教授担任公共经济学系系主任。

石磊教授、袁志刚教授出席张中祥教授任职仪式

张中祥教授担任公共经济学系系主任

张中祥教授2012年9月初加盟复旦大学,受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环境能源研究领域内有突出的贡献。

张教授表示,自己与复旦经济学院是通过上海论坛结缘的,感谢学校及学院对于自己加盟学院所给予的各方面帮助,并希望学院今后对于公共经济学系的发展继续给予支持。公共经济系常务副主任杜莉副教授向张中祥教授致谢,并称张教授的任职“将把公共经济学系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张中祥教授作学术报告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张中祥教授作了题为“美国的碳关税建议:WTO框架下的考量与中国的应对”的报告。张教授从环境-贸易关系、美国气候法案中的碳排放边境调节、美国减排规则与WTO条款和案例法、对中印等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实施碳排放边境调节是否有效和技术层面面临的挑战、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缺陷等角度,对环境与贸易这一公共经济领域中重要的内容作了详尽的报告。张教授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公约搭建的平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评判各国实施减排措施可比性的准则,而不是完全依赖于WTO。如果完全依赖于WTO,对发展中国家所提起诉讼得出不利判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中国一再重申,中国已采取许多减排措施。虽然这是无争的事实,但充其量也只能赚得美国廉价的肯定。但是,如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能够达成评判各国实施减排措施可比性的准则,那么中国已采取的许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就可折算成美国拟建的碳排放贸易下相应的碳排放额度价格,从而变成对中国实实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国要想消除美国通过实施碳关税指责中国的把柄,摆脱碳关税的制约,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就应适时向世界预示何时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张教授建议中国可择时向世界预示在2030年左右对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承诺。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作为应对策略,中国应提议发达国家到2050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同时所有主要排放国家到2050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应超过全球届时的平均水平。以这样的远期目标承诺,可以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同时,对发达国家的远期减排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碳关税对高耗能的制造业影响大。尽管中国以制造业而印度以服务业为特点的发展模式孰优孰劣是学界永无休止争论的话题,但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是印度的2倍却是无争的事实。因此,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预料会比印度大很多。鉴于此,张教授认为中国需认真考量是否仍坚持与印度就解决碳关税议题的途径保持一致这一立场。

在报告最后环节,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了关于碳关税和贸易,谈判策略和贸易政策制定方面的问题,张教授均做出了细致的解答。

张教授为公共经济学系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内容,相信在张教授的引领和指导下,公共经济学系必将迎来更好的未来。本次论坛在热烈和谐的气氛里圆满结束。

撰稿:丁力 摄影:郭玮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