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会快讯 / 正文

庆祝余开祥教授89寿辰师生聚会活动简讯

  发布日期:2010-09-01  浏览次数:
   7月16日晚,上海复旦皇冠假日酒店光华厅宾朋满座,欢声笑语,4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所师生和新老领导为庆贺余开祥教授89寿辰欢聚一堂;本次活动是由余开祥教授的学生,世界经济研究所93级校友,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汪新芽女士倡议并资助举行的。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带着鲜花,特别赶来向余开祥教授祝寿,并向余教授送去校领导热情的祝贺。 

  18:30分,活动在温馨祥和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首先由本次活动的主办者,余教授的学生汪新芽女士致欢迎辞,欢迎各位师生的光临,同时也感谢老师多年来对她的培养和教诲。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代表学院领导为余教授送上深切的祝福,他在贺辞中说余开祥教授是我党自己培养出来的知名专家,也是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复旦地下党老同志之一。他领导了当年复旦的土地改革工作,对建设和发展我校世界经济学科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回顾了许多余先生的往事,深情的话语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来宾。而后,余教授弟子,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戚克栴和宝钢经研院海外区域研究所所长赵浪也分别回顾了当年在世经所的学习历程以及和余教授之间的点滴往事,他们真诚地感谢余教授当年的帮助和谆谆教诲。加拿大红枫集团董事长周正宽因为在新加坡出差,专程派人送来花篮祝福余教授89大寿平安健康!
 
  伴随着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余教授和师母缓缓走上舞台,点燃生日烛光,大家同唱生日快乐歌,共同祝福余教授和夫人幸福、安康!这温馨的场面深深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之后世界经济研究所师生畅谈,重温校园旧事,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
 

 
  余开祥,原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1922年7月出生于浙江江山石门镇。在衢州中学求学时,即以聪敏勤学、成绩优异,为师生们所称道。 1941年高中毕业,考入当时迁至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两年后,因不满该校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转学复旦大学经济系学习。1945年毕业,留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初在复旦大学新设的商科研究所(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工作,1945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青年民主同盟”,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曾担任学校工会副主席,并协助许涤新同志筹办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班,担任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工作。1955-1957年,任马列主义基础教研组副主任和班指导教师。期间结合教学,编写出版《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等书。1956年被评为副教授,曾兼任过校图书馆副馆长。1960年调任复旦大学政治系副主任,1964年起,主持本校世界经济研究所日常工作。20世纪50-70年代,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政治学、世界经济专题等课程。教学中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间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丛书( 1945.1946.1947.1948、 1949年五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广泛搜集了第一手资料,较翔实地反映了第二次大战后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尤其是深入地揭示出西方国家外交政策制订的过程及谋略,对了解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情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该丛书于1984年获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此外,还参与编写《战后帝国主义经济》、《 西欧共同市场》、《美国政府机构》、《美国垄断财团》等书。1980年余开祥晋升为教授,1979-1984年间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近十多年来他主要从事西欧经济和世界经济综合问题的研究,并为研究生讲授有关课程。在指导研究生工作中,强调打好扎实的基础,要求先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再向专精方向发展;把研究世界经济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做到“洋为中用”;鼓励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树立谨严笃实的学风。近十多年来,又编写了《西欧各国经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等专著。其中《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一书是“六五”计划期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该书较深刻地剖析了欧洲共同体的组织体制和经济机制,清晰地指明了欧共体的性质、作用和今后发展趋势,是国内研究欧共体经济的一部有分量的专著,得到国内外的较高评价。《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一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该书根据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情况,提出“资本主义在嬗变中,社会主义在试验中,发展中国家在探索中”及“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大业定能成功”等论断,立论新颖,分析透彻,材料丰富,文笔生动。此外,还参加了《世界经济概论》(1991年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特等奖)、《经济大辞典·世界经济卷》、《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国际经济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等书的编写工作及《国防经济学》、《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商务辞典》(沪、港版)等书的校译工作。与此同时,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1979年、1981年和1986年发表的《对外贸易要有个大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与我国的政策》、《关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几个认识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等论文,阐述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利用外国资金等观点。他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对特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上海亟需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文章及主持编写《国际大城市形成、发展的比较研究》等,提出特区要摆脱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大胆探索宏观上有效控制、微观上搞活的新经济体制,上海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步伐等主张及上海迈向 21世纪应注意的一些战略考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参加国内外多次学术会议或活动。1980年 8月,他曾作为中国经济学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国际经济协会第六届世界经济学家大会,提交论文《中国现代化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1984年10月到联邦德国波恩参加欧共体经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作了题为《80年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欧洲共同体》的报告; 1988年 9月至 1989年 7月应邀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城欧共体主办的欧洲大学研究院从事欧共体研究一年。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理事,中国西欧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欧洲共同体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会长,中国欧洲学会顾问,上海国际贸易学会顾问等。他还长期兼任《世界经济文汇》主编、编委会主任、顾问。其姓名、成就被载入英国伦敦编著的《国际名人录》、《亚澳名人录》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等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