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会快讯 / 正文

校友会快讯 | 建设财资中心,助力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复旦经院青年校友讲堂”第五期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6-05-30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2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与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团学联与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投行俱乐部协办的第五期“复旦经院青年校友讲堂”于经济学院201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88级校友、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中国区总经理裴奕根带来《建设财资中心,助力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演讲,并特别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严立新老师主持。讲座开始前,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老师向裴奕根校友赠送纪念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EDP中心主任严立新老师主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老师向裴奕根校友赠送纪念品

裴奕根校友现任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工作联席会议副主任,并被评为2015年“沪上金融创新人物”。他自1992年复旦毕业以后加入花旗,先后在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纽约银行等一系列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工作,系在华外资银行最资深的本土人士之一。他领导的业务部门在现金管理与贸易融资等方面在业界享有盛誉,在人民币结算、票据融资以及流动性结构等方面雄踞在华外资银行的领导地位。近年来他敏锐抓住行业全球化、数字化及金融改革的契机,积极调整业务战略和转型,主导多项现金管理和贸易新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并多次获得行业嘉奖;主导制定了花旗针对上海自贸区的独特战略,率先推出人民币资金中心及外汇集中运营创新方案;大力推动花旗支持中资企业境外发展,在产品设计、流程优化及海外资源配备等提供支持。




“新常态”是近年来火热的字眼和话题,金融业的新常态具体指什么状态呢?其一,全球化——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日趋融为一体,跨境资本流动逐步放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回顾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比较顺利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第一个层面是更多的是国外企业“走进来”,九十年代初大量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零一年中国加入WTO是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化浪潮。可以说,中国是这一轮国际化的受益者,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体提升到全球第二的地位,涌现了大批成功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第二个层面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现在中国企业有九十多个优秀企业挤入世界财富500强,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和德国,这是中国企业实力的见证。而这些企业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不限于在国内的发展,走向了国际。通过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国外成功企业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环境下引入中国造福企业,这也是银行所关注的。

其二,自由化——人民币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汇率和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与改革。自由化源于英文中“Liberalization”一词,放在中国的背景下可以理解逐步放松管制,即金融改革,其中包括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开放。过去金融管制非常严格,经济金融资源的活力并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而如今,去管制使得资金的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其三:数字化——互联网金融,网络移动用户快速增长,数字支付。花旗银行是大型银行中最早实现数字化作业的银行,如电子银行与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信用卡也是电子手段的体现,这些新的运用场景成为传统银行业应对竞争、提高处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以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其四:多元化。如今中国金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看人民币国际化?其实人民币国际化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应中国周边国家贸易等要求而开始的,当时出口导向的国家面对极大的美元与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他们提出既然与中国有庞大的贸易合作,何不使用人民币进行双边结算?2009年,中国开始在五个试点省市开始对二十个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最初是人民币对外支付占大多数,而后从经常项下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在2013年时扩展到公司间经济活动,如公司间入资注资、对外借款与放款贷款等,这已涉及到资本项下范围。2012年,人民币利率开始逐步放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伴随着金融环境市场化,两者不可分开。所以,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一个课题,却涉及了金融改革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等。这是宏观上的明确方向,但实际上要依靠非常微观层面的操作才能达成,需要让市场参与者认可。目前,海外人民币在国内存量的百分之一左右,所以我们距离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三大功能:贸易货币、投资功能与储备功能。根据SWIFT的研究报告,从中国角度,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跨境支付结算货币,仅次于美元,在世界范围内人民币排名第四,作为新兴货币已在贸易中被较普遍地使用。在贸易融资方面,人民币的使用排名第二,它也是银行间贷款的第六大货币。去年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体系,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三十三个国家与地区的央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人民币互换协议。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自贸区改革。总体改革的一个方面是简政放权与建立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再次是金融与法律法规等其他支持体系的改革。虽然金融改革并不是自贸区的首要改革出发点,但确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资金可以相对自由流通,如仅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利率将导致资源集中与不均衡发展,所以金融改革要相对慎重,而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思路直接运用于金融方面也是个难题。2013年,央行颁布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三十条”意见,包括账户体系的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人民币跨境结算与国际使用、利率市场化与外汇体制改革等。其中与外资银行最密切的是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中国,人民币由央行管理,外汇由外管局管理,从12年开始管制开始陆续放松,之前企业对外汇款需要递交各种证据,虽然必要但是低效,无法做自动化处理。之后,监管机构开始对优质企业简化流程。为了鼓励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对外支付可以无需支持文件,这对银行是个好的机会,可以及时提供电子化的方案与服务。2013年后,人民币走出去的推动力在于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放款,同时在上海和北京开始了外汇集中管理的试点,对花旗而言可以利用海外的成功优势拓展相关业务。所有这些在自贸区金改三十条中均得以体现。这些去管制的趋势实际在自贸区成立之前已经开始,但是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货币和监管当局将相关内容都放进其中,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使用提供了条件与平台,加速了这一进程。



传统中国的银行业务依赖于资产负债表,大量依靠拉存款、做贷款进行粗放型的经营。金融危机前, 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达到最高水平,约为2.3%左右(以贷款计),但近期又开始下降。自贸区为外资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在自贸区的环境下,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业务模式,粗放型、扩张性的业务主导,则根本无法与国内银行竞争,但如果发展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中间业务和创新型业务,就可以发挥外资银行的核心优势,甚至在这些领域有所赶超。2013年至2015年间,自贸区中注册企业数量上升,扩区后很多跨国企业都被涵盖,大量客户也在其中,为外资银行带来巨大商机。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在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意义重大。首先是总部经济,上海是跨国企业区域中心的集中的地方,金融创新可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走进来的海外企业和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其次是集聚效应,通过集中收支付等工具为跨国企业提高效率,从银行的角度也可以减少分支机构的成本,扩大地域与客户范围。其三是财资中心,银行可以服务于企业财资中心的建设,和国际先进的财资管理实践接轨,引入国际先进的财资管理工具服务本地需求,花旗银行是海外分支机构最多的银行,在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通过自贸区联通海内外市场,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国外庞大的网络和产品资源,为自贸区的企业提供最有竞争力的财资管理服务。其四是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发挥上海优势的抓手。人民币国际化势必产生一批新的有人民币服务优势的国际性银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优质的跨国企业已经进入收获期,到了盈利的阶段已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投入。为了提升股东回报,不少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赚取品牌、研发与销售网络的利润。所以,这些企业在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是降低的。随着生产外包给国内或东南亚企业,不直接生产降低了流动资金需求,因此现金不断积存。过往三十年由于中国的管制,资金被限制流动与投资,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资金不再面临闲置的局面,必然要求和海外的市场接轨。上海自贸区是一个连接点,一方面是背靠巨大的国内市场,但属于监管导向、高度管制的,另一方面可以面对相对市场导向、自由高效的海外市场。如果海内外市场联通起来,自贸区可以最先引入海外最佳实践,获得海外灵活高效的资金和金融工具,而国内则有大量人民币的来源和流动性,若能找到结合点,就可以创造优势,促进改革。而这样的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式的、可监控的。这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将资运用与自贸区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效率,管控风险,降低成本,利用上海的基础条件与人才优势,提升地区总部的功能,发挥财资中心的作用。

过去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与政府在推动,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市场的作用,而跨国企业能够发挥这样的市场主导作用:它们将人民币作为资源在全球进行调动,作为向对手方的支付工具,或者进行海外投资,捕捉投资机会,推动海外人民币资本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发展,而若能拷贝回自贸区则可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从简单的结算货币到企业内部的财资管理货币,人民币将渗透到贸易、服务、投资与融资等各个环节,提升自贸区在全球人民币市场的地位。

提到财资管理,国内更多称之为财务管理,它在跨国企业运作中发挥巨大功能。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使得银行覆盖了许多业务,但是效率较低。企业生产过程中,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资金在不断流动,财资管理的功能就像企业的内部银行,不仅完成简单结算,还会全方位管理企业流动资金,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实现精细化运作。这样的功能在中国叫财务公司,在国外无需成立特别的公司,就是财资中心。

财资管理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风险管理:企业面临商品价格、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如何规避降低风险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负债管理: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如何高效合理地融资攸关企业的存亡;流动性管理:满足内部资金需求之外,额外资金可以用作投资,期限和结构要足够灵活应对急需时资金的收回,这些都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将面对的问题。

在中国,花旗银行是业界公认的第一家将现金管理引入中国的银行,实现付款自动化,用电子银行替代,提高效率;整合国内结算流程,开展收付款业务同时提供信息报表自动对账;为推广资金池性质的业务,率先利用中国法律的概念,使用委托贷款主协议的框架做成自动的委托贷款;在危机后整合现金管理与贸易融资,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助力企业发展;利用自贸区新政策将流动性管理拓展到海外,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创建真正全自动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银行;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单人民币净额轧差交易,极大提升了人民币在企业全球财资管理的地位。

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跨境资金池和集中收支付的管理可以企业提高效率,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财资中心,引入海外现金的财资管理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土企业需求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实践,从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崭新的内容。 







讲座结束后,裴校友耐心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提问,部分校友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返回顶部